1 / 42
文档名称: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9,033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小点 2019/11/12 文件大小:8.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汶川县城区七盘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OO九年八月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汶川县城区七盘沟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委托单位: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设计单位: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资质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23007号报告编写:总经理:袁永旭总工程师:赵松江提交时间:2009年8月目录1前言 1工程概况 1目的 1任务 12地质环境条件 2气象、水文 2地形地貌 3地层岩性 4地质构造及地震 6水文地质条件 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83泥石流基本特征 10泥石流流域特征 10物源特征 12水源条件 224泥石流易发程度及发展趋势 24易发性初步评价 24发展趋势 255泥石流对高速公路的危险性评价 27泥石流特征值计算 27危险性评价 33危险区范围 33危险性评价 336结论建议 35结论 35建议 35附图1七盘沟泥石流灾害点调查评价图附图2七盘沟泥石流沟纵断面图附图3七盘沟泥石流灾害对拟建公路的危险评价平面图附图4七盘沟泥石流对拟建公路的危险评价剖面图附图5七盘沟泥石流流通区Ⅰ-Ⅰ’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6七盘沟泥石流流通区Ⅲ-Ⅲ’,岷江左岸,沟口地理坐标为:X=3481390Y=18362091。地处龙门山系和邛崃山系之间,为高山峡谷地区,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呈倾斜状,山脉走向北东—南西向,与地质构造线基本一致,G213公路从沟口通过,交通较为便利。拟建高速公路工程从七盘沟口通过,设计为跨沟桥梁,总长度约170m,里程桩号为K46+580—K46+750,与沟谷呈斜交,桥面高程为1324—1328m,公路通过区域为泥石流危险区范围。,分析泥石流的易发程度及发展趋势,评价泥石流对拟选线路的危险性,为高速公路选线提供地质依据。任务(1)、查明泥石流基本特征,确定危险区范围,明确拟选线路与危险区的关系;(2)、初步估算泥石流参数:流量、流速、冲击力、泥位高度、弯道爬高超高等。(3)、初步评价泥石流对拟选线路的危险性,对高速公路选线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水文调查区属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总体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而集中,因季节分配不均,干雨季分明,雨季集中于5-9月,冬干明显,常有春旱和夏伏旱发生。图2-1调查区降雨等值线图汶川县位于川西北山区,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年降水量和暴雨在四川境内属偏少的地区,雨量少但降雨集中,常出现局地性暴雨和冰雹,雨量在20mm以上,就可能产生山洪和泥石流。据威州气象站23年实测(见图2-1),县城多年年均降雨量,降水集中在雨季(5~9月),最大年降水量为(出现在1958年),最小年降水量(出现在1974年),连续最大4个月(5~9月)(2008年8月18日“”地震),日降水量大于30mm的暴雨每4年有3次,其中日降水量大于50mm的暴雨25年来只出现过三次。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往往形成局域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并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据气象站雨量点的记录,6个小时降雨量分别为、和,雨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平均降雨梯度约为4mm/100m。各雨量点1小时雨强也随海拔增高而加大,据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暴雨总量)形成泥石流暴雨和暴雨强度,大约在海拔2800m~3000m地带为最大,总雨量至少50mm,其中1小时雨强和10分钟雨强大约分别为20mm和mm以上,初步估算暴雨的短历时雨强的频率达100年以上。由此可见,少见的高强度集中暴雨,是导致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汶川县城区1958年至2008年各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如表2-1。表2-1汶川县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表(1958—2008)各月平均降水量(mm)。它制约着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使泥石流具有不同的规律与特性。该区位于四川盆地的北西缘,龙门山山脉的西南部,龙门山系和邛崃山系之间,地貌以中高山山地、峡谷地貌为主,群山环绕,山峦重叠,谷深流急,谷坡陡峻,总体地势西北低东南高,一般高程为1400~3700m,白龙池最高峰4150~4250m,地貌类型属于构造剥蚀和部分冰川刨蚀深切割高中山区,相对高差大于1000m。七盘沟流域内3000m高程以上冰蚀地貌明显,角峰、鳍脊、悬谷、冰斗发育,沟谷地形多为V型;3000m高程以下沟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