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维生素B6维生素B6(VitaminB6)又称吡哆素,其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1936年定名为维生素B6。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温。维生素B6在酵母菌、肝脏、谷粒、肉、鱼、蛋、豆类及花生中含量较多。维生素B6为人体内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应用维生素B6制剂防治妊娠呕吐和放射病呕吐。主要适用症:动脉硬化、秃头、胆固醇过高等药物信息【化学性质】一种含吡哆醇或吡哆醛或吡哆胺的B族维生素。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温。【物理性质】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分子式1]《中国药典》C8H11NO3·HCl[分子式2]常用分子式C8H10NO5P[分子式3]吡哆醇C8H11NO3[分子式4]吡哆醛C8H9NO3[分子式5]吡哆胺C8H12N2O2【CAS号】65-23-6【EINECS号】277-913-8药典要求该品为6-甲基-5-羟基-3,4吡啶二甲醇盐酸盐,按干燥晶计量,含C8H11NO3·%-%性状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苦,遇光渐变质。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加水20ml使溶解,-。干燥失重取该品,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重金属不得超过10ppm发现在19世纪时,糙皮病(pellagra)除发现因烟碱酸缺乏引起外,在1926年又发现另一种维生素在饲料中缺乏时,也会引起小老鼠诱发糙皮病,后来此物质在1934年被定名为维生素B6,直到1938~1939年才被分离出来,并定性及能合成出维生素B6。化学组成维生素B6是泛指比哆类物质的通称,因含有维生素B6活性的物质即是属于比哆醇(pyridoxine),但有此功能者有三种化学形式:⑴吡哆醇(pyridoxol),⑵吡哆醛(pyridoxal),⑶吡哆胺(pyridoxamine)。其分子式分别为吡哆醇(C8H11NO3),⑵吡哆醛(C8H9NO3),⑶吡哆胺(C8H12N2O2)。常用的分子式是C8H10NO5P此物质是无色可溶于水及酒精的结晶体,因含有盐(NaCl)的成份,故带有点咸味道。此类物质对热不敏感,但碰到碱性物质或者是紫外线之类时,即将会分解。盐酸比哆醇的融解点约为204℃~206℃。食物来源维生素B6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通常肉类、全谷类产品(特别是小麦)、蔬菜和坚果类中含量较高。动物性来源的食物中维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植物性来源的食物。在动物性及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均微,酵母粉含量最多,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来自于肉类、家禽、鱼,马铃薯、甜薯、蔬菜中。各种食物中每100g可食部份含维生素B6量如下:,,,,~,,,~,~,~,,,~,,,。药物说明片剂:每片10mg。注射液;每支25mg(1ml);50mg(1ml);100mg(2ml)。霜剂:每支含12mg。维生素B6缓释片:每片50mg。一次50mg,一日1~2次。复合维生素B片:每片含B13mg,,,烟酰胺10mg。每次服1~2片,1日3次。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支含B120mg,B22mg,B62mg,烟酰胺30mg(2ml)。每次肌注2ml,每日1次。药物分析方法名称:维生素B6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B6(C8H10NO5P)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维生素B6。方法原理:供试品制成流动相溶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91nm处检测维生素B6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试剂:%戊烷磺酸钠溶液():,理论塔板数按维生素B6峰计算不低于4000。:%戊烷磺酸钠溶液甲醇=8515。::室温试样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