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经验理论化:“做成”优秀教师的必由之径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冯卫东2009,09,26提纲什么是“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经验为什么要实现理论化?——兼谈“教学经验可以理论化吗?”教学经验怎样实现理论化?“教学经验理论化”,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什么是“教学经验理论化”?关于“教学经验”——1,教学经验是指教师个体在经历与体验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以及教育教学实施中所形成的规律性方法的总结,它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长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升华与结晶。什么是“教学经验理论化”?2,……经验更多关乎技术、操作,“熟能生巧”,日复一日地重复做某项事情,一定能生成一种无须思考就付诸行动的惯习或“巧劲”,这种无影无形而又无所不在、有时还“无往不胜”的东西就是经验。它有着较强的“两面性”,既能使教师驾轻就熟地处理好课堂中的一些常规问题或冲突,完成基本的任务或目标;也能使之故步自封,从而对创新思维起到消极的掣肘作用。什么是“教学经验理论化”?关于“理论化”——所谓“化”,有“趋向、转化(为)、生成”等的意思。“理论化”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经验进行选择、反思、萃取、晶化或改造、重组等,使之成为一种理性思维乃至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行为方式或行为特征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教学经验为什么要实现理论化?理论是“有用”的、重要的——体验学习创建者之一库特•勒温的座右铭:“没有任何东西比高明的理论更适于应用。”乔治•奈勒说:“……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教学经验为什么要实现理论化?俄罗斯教育学家:“总结和不断完善制作煤油灯的先进经验,是根本不可能导致电灯的出现的。对此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和探索方法。”马尔库塞:理论是不能改变世界的,只有人能改变世界,但理论能改变人。教学经验为什么要实现理论化?而许多教师不重视理论,甚至鄙夷理论,拒绝理论,更有甚者敌视理论。以教学经验(乃至感觉)取代教学理论,不能不说,这是当前有效教学难以较好达成乃至教育有所异化的一个关键原因。理论的有无、高下历来是各种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杆。仅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充其量是经验型教师,而与智慧型教师、“专家教师”无缘。教学经验为什么要实现理论化?理论具有“鉴往知来”的价值,它是教师过往经验、智慧的结晶,又能观照教师未来的“教学行走”。(与默会经验或默会智慧相比,它的“观照”更为清醒,更为普适,往往呈“几何级”状态,因为它常能提供“类型化”方法……)有强烈理论自觉的教师,一方面会出于“素材”、“资源”上的考虑或“迫力”,“精彩地教”;另一方面,也会用“精彩的教”去验证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理论,进而,他的实践和理论之间往往有着良性的互动与双赢。教学经验为什么要实现理论化?每一位教学优秀、优异的教师(尤其是名师)都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从对经验的每日省悟,到“理论”的时时呈现,到“教学主张”的逐渐成型……其教学底蕴的不断丰实、教学品格的日益提升必然要经过这样的历程;另一方面,“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诉诸各种媒介的“理论”赋予了他们“居高声自远”的优势。(李吉林、李庾南等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