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199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459972402 2019/11/13 文件大小:1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是全面完成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体制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校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与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建设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与依据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人力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都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凸显了加快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职教工作意义,明确了“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职教发展方向。表明国家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大力增强高职教育办学活力,为高职教育的当前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加快我校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未来五年,XX乃至全省将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智力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综合创新力和服务水平。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过程中,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走向多元化,这为我校举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XX及周边地区庞大的经济总量与持续快速的发展速度,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人文环境,城乡社会的平衡发展与一体化的率先实现,为毕业生营造了优良的就业创业环境。地方各级政府及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程度的提高,为我校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校的教育环境也有新的变化。高中后生源数量的急剧下降与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继续扩大,将带来同类学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学校的竞争实力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成为必然的选择;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应用型大学生源的衔接,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 ;学****社会的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施的加快,也为学校发展职业培训、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校发展的内部状态“十二五”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锐意进取、积极改革、努力实践,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于2014年成功跻身全省2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行列,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要求、与优秀兄弟院校的建设发展水平相比较,尚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快改革、加强建设和加以改进。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但贯彻落实有待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期间,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事业发展,不断加大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的学校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以二级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管理体制建设,初步形成了“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的办学理念。但办学理念在办学实际中得以真正体现还需要不断努力,内部管理的良性机制还未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基本条件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深化。专业集聚初显形态,但专业群的发展有待进一步集聚与建设。“十二五”末,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8000多人,基本形成了以园林花卉、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纺织服装等与区域主导产业相适应专业体系,并已着手实施专业群整合,专业与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并已建成了一批院级、省级重点专业、重点课程与精品课程。但学校专业总量偏多,专业规模偏小,专业平均规模只有229人,招生不足80人的专业达到42%;孤岛专业依然存在,专业集聚度不高,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实施资源较为分散,有待进一步调整整合与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初具规模,但整体能力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