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隧道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 工程概况 1(-)主耍工程数量 1(-)隧道区域内自然概况 1(三)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 2二、 施工工期计划 3(-)工期目标 3(-)主耍进度指标 3(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三、 临时设施 4(一) 洞夕卜临时设施 4(二) 洞内临时设施 5四、 人员组织计划 8五、 机械设备配置 10六、 施工材料计划 12七、 总体施工方案 13(一) 施丄扌旨导原贝I」 13(二) 施工安排 13(三) 预留变形量及预留沉降量 13(四) 施工方法概述 14八、 分部施工方案 15(-)进洞方案 15(-)明洞施工 18(三) 洞身开挖支护 181、 V级围岩开挖支护 192、 IV级围岩开挖支护 22(四) 洞身二次衬砌 24(五) 人行横洞施工 2728九、专项施工工艺(一)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 28(-)管棚注浆施工工艺 29(三)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 30(四) 洞身锚杆施工工艺 32(五) 钢架施工工艺 33(六)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34(七) 防排水施工工艺 35(八) 混凝土路而施工工艺 36(九) 预埋(预留)管件施工 38十、专项技术措施 39(一)隧道中线、标高控制方法及措施 39(-)超欠挖控制 39(三) 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 39(四) 隧道防渗漏技术措施 40(五) 防坍塌技术措施 41H-一、冬雨季施工 42十二、监控量测、地质预报 4347十三、通风、降尘防治十四、隧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9十五、隧道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1十六、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53十七、坍塌抢险紧急预案 56一、工程概况(一)主要工程数量隧道表项 目单位数量备 注X隧道左线m/座XV级204m,IV级600m右线m/座783/1V级193m,IV级590m隧道主要工程数量:洞身开挖15万m3,?,各类锚杆共计13万m,,,,衬砌钢筋499to(二) 隧道区域内自然概况隧址区位于黄土丘陵区,地表形态表现为黄土梁谢状,地形起伏大,冲沟发育,谷坡陡立。海拔高程介于1196-1345米,相对高差149米。植被以荒草灌木为主,分布于沟壑边缘,丘陵上部及缓坡地带地表多为耕地。隧道围岩主要为离石组黄土,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坚硬〜硬塑状态,具垂直节理,块状整体结构。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应地震基本烈度VI度,场地稳定性较好。(三) 本隧道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1、围岩条件普遍较差:洞身范围为V、IV级围岩,围岩级别低,自稳能力差,防坍塌、防冒顶任务重;2、隧道两端洞口均位于黄土深切谷沟的斜坡上,土质均为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具垂直节理,冲沟发育,洞口开挖易被冲刷及滑塌,边坡稳定性差;右线地表有明显几处可见下陷体,线路上方有较深冲沟,右侧洞口有三米没有覆盖层,整个地表为坡积体,稳定性极差;左线在开挖边仰坡过程中出现两次较人面积蹋方,左线右侧拱脚在开挖时,距设计拱脚高程3M处出现黄土陷穴(位于偏压墙下方),进洞吋施工便道边坡落差大,土质疏松,不具稳定性,进洞难度相当大。处理方案:依据以往同类工程经验,对此类隧道应进行地表处理及稳定洞口:采用钢管注浆以提高围岩级别,增强岩体自稳,同时,增强岩体抗剪能力。另外,利用钢管的群桩效应,形成围幕墙,利用圉幕墙有效平衡围岩侧压力,最大程度减小侧壁围岩对初支的侧压力,有效防止初支变形、开裂。围幕墙也能抑制地下水向洞室的渗透,结合边仰坡挂网喷浆来改善施工条件。具体施工方案如下:支护:ZK50+674~694段;K50+715〜:将现有的陷穴用检注浆填充。左线:ZK50+674-ZK50+694处加设一层108*6管棚,同时结合仰坡挂网喷浆。以防止进洞开挖时再次出现蹋方现象。将两侧护拱拱脚原设计高程上调至现有原状土,下各设三根108*6钢管桩,钢管打至仰拱下3M处,避免对仰坡原状土的扰动,同时将护拱拱脚宽度加大,以此加强护拱基础的稳定性,防止仰坡的再次蹋方现象的出现。右线:K50+715〜730洞身开挖范围内先行挖至原状土,再采用盖挖法进行施作。拱顶部分的系统锚杆调至拱脚处。洞口便道防护:在进口便道路边坡处挂网喷浆处理,在便道坡顶向洞口方向设两排竖向0108X6mm钢管桩喷锚加固处理。钢管桩长度深入原状土以下至少3叫间距1X5(横X纵),梅花型布置;结合边坡挂网喷浆加强便道边坡的稳定性。注浆采用C30水泥-水玻璃浆液,参数如21) 水泥与水玻璃体积比:1:) 水泥浆水灰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