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成矿区(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根据基底的稳定程度,古生代以来的地质建造特征,可以划分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六个三级构造单元、二十一个四级构造单元、五十一个五级构造单元(详见黑龙江省构造单元划分表:表4—1,黑龙江省构造分区图:图4--1)。两个一级构造单元是天山--兴安复合造山区和滨太平洋造山区,前者包括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五个三级构造单元,是黑龙江省构造单远的主体,自新太古代以来长期活动,主要表现为西伯力亚板块南缘活动区特点,古生代主要为北方型生物;后者实际只包括完达山板片一个四级构造单元,主要活动历史为晚三叠纪—早侏罗纪,生物主要为特提斯大区分子。天山--兴安复合造山区内两个二级分区是内蒙—兴安活动区和松嫩--佳木斯地块区,前者为古亚洲洋活动的产物,后者为西伯力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即古吉黑褶皱系(拼贴板块区)。以下以三级构造单元为主简述地质构造特征。一、额尔古纳地块(Ⅰ)属额尔古纳—马门地块的一部分,北部靠近蒙古—鄂霍茨克活动带。地块具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兴凯期陆缘增生带,早古生代为隆起区,晚古生代局部有海相碎屑岩—碳酸岩沉积,侏罗纪北部发育有裂谷盆地型碎屑岩沉积,晚侏罗—早白垩纪有大规模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包括四个四级构造单元。额木尔山隆起带(Ⅰ2)位于地块的中部,北西西向展布,主要出露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和兴东期、张广才岭期侵入岩;新林兴凯陆缘增生带(Ⅰ3):位于地块南缘,北东向展布,主要由新元古代—早寒武纪倭勒根岩群、蛇绿混杂岩、兴凯期(早加里东期)花岗岩组成;上黑龙江中断凹陷带(Ⅰ1):位于地块北部,北西西向展布,主要由侏罗纪额木尔河群碎屑岩组成;大兴安岭中燕山火山活动带(Ⅰ3)北北东向叠加于上述三个构造单元之上,由晚侏罗纪—早白垩纪双模式火山岩组成。二、大兴安岭早古生代陆缘构造带(Ⅱ)以塔源—兴华缝合线与额尔古纳地块相接,具有兴凯期(落马湖)微地块;加里东期岛弧型、弧后盆地型沉积;华里西期裂陷槽型沉积;燕山期以板内钙碱性岩浆活动和山间盆地型火山碎屑含煤沉积为特点。包括三个四级构造单元。兴隆沟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Ⅱ1):位于活动带北西部,主要由早寒武纪兴隆群、奥陶纪伊勒呼里山群,泥盆系,晚华里西期侵入岩组成;罕达气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Ⅱ2):位于活动带南东部,主要由新元古代—早寒武纪落马湖岩群、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和早加里东期、晚华里西期侵入岩组成;呼玛—大杨树中燕山火山活动带(Ⅱ3):为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组成部分,北北东向叠加于上述两个构造单元之上,由晚侏罗纪—早白垩纪双模式火山岩及煤系组成。三、小兴安岭--松嫩地块(Ⅲ)以新开岭缝合线与大兴安岭早古生代陆缘构造带分界,地块具有中元古代结晶基底,新元古代陆缘裂陷型沉积,早古生代褶皱隆起,晚古生代陆内裂陷槽型碎屑岩--碳酸岩--火山岩沉积,中生代大型裂谷盆地型含油碎屑沉积。包括五个四级构造单元,其中松嫩中生代裂谷(Ⅲ1)、乌云--结雅中新生代断凹陷带不做介绍。沐河隆起带(Ⅲ1):位于地块北东部,主要由中元古代新开岭岩群、新元古代一面坡群、石炭系、二叠系和兴东期、张广才岭期、晚华里西期侵入岩组成;滨东隆起带(Ⅲ4):位于地块南东部,主要由新元古代一面坡群、石炭系、二叠系和张广才岭期、晚华里西期侵入岩组成;龙江晚古生代裂陷槽(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