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11/14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湘潭县茶恩寺镇柏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及结对帮扶对策建议2018年2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潭市发[2018]1号)文件的要求,根据组织的安排,我被选派任湘潭县茶恩寺镇柏棠村基础薄弱村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帮助队队长,入村开展工作以来,我把脫贫攻坚工作放在首位来抓,走村入户,调查分析,通过整合资源,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结合实际情况,精准实策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扶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基本情况全村有农户850户、3418人。2017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8户,%,贫困人口186人,%o已脱贫户34户125人,%;未脫贫户24户61人,%,%。(一) 贫困人口收入构成情况: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为2673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 58%,养殖业收入占24%,林业收入占4%,务工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4%。(二) 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构成情况:%,高中、%,小学、%,%o(三)贫困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四)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 我村有贫困户58户、186人,其中:缺劳力贫闲7户,24A;残疾造成贫困24户,72人;自然生存条件差、缺乏资金项目贫困4户,14人;因病致贫21户,74人;自身发展不足贫困2户,2人。二、致贫原因(一) 身体残疾或突遭变故,缺乏劳动力。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等,主劳动力缺失,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我村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 %,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脫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二) 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现在农村出现有这几种情况,一是家中没有儿子只有几个女儿、女儿长大后又出嫁的;二是由于各种意外儿子去世,儿媳妇改嫁;三是有的子女不尽赡养老人义务,你推我抗,素质低下,眼光短浅。以上几种情况的出现,加之老人年老体弱,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没有经济收入,造成老人生活来源无保障,生活非常困难。(三) 智障或精神病,没有劳动力。在走访的过程中多次遇到的现象是,老一代有智障,儿子有智障,娶个媳妇也有智障,生的孙辈也有智障,这种现象在农村多有存在,象这样的家庭,生育和生活已进入恶性循环,既使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给了一定的救济,也只能使这样的家庭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已,这样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在长时期内很难脱贫致富。(四)长期患病或重病,家庭支岀大。本村部分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等,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脫贫困。(五)自然环境较差,缺少资金和技术。我村占三分之二的农户地处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集镇,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再次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资金、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脫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六)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何谓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说得难听一点叫做“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身,更多的是不想脫贫或者是有心无力。家庭生活没有目标规划,自身见识有限,人到中年还未结婚,丧失了人生奋斗目标,“破罐子破摔”,不肯外出就业打工,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惯了“贫困”,存在严重“等要靠”思想。三、原因分析(一) 深度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脫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老、伤、残、病的深度贫困人口,他们所占比例也相当大,为60%o其次是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资源缺乏,生存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二) 个别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脫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开展结对帮扶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捐物捐资的“老套路”,部分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结对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反正他们吃不完、用不完。(三) 宣传报导没有把握好重点。对扶贫攻坚的宣传报导,应重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制度,采取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