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转经济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转经济问题.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1/14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转经济问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转]蔡昉: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面临四方面挑战蔡昉,中国经济,时期,挑战求职招聘在线投稿经管百科三人行网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本帖最后由mingjingfeitai于2011-1-605:53编辑记者方烨北京报道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86期日前召开。50人论坛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新特征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十二五”时期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大有所为的机遇期,只是将面临更多的新挑战,受到国内外各种条件的制约,需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和“梅佐乔诺陷阱”,以及避免保护依赖症和“未富先老”。最大挑战——“中等收入陷阱”蔡昉提出,“十二五”时期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大有所为的机遇期,只是将面临更多的新挑战,其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他介绍,世界银行把人均GDP在975美元以下的国家称为低收入国家,小于或等于3855美元的,划作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GDP低于11900美元的国家划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大于11900美元的国家划为高收入国家。按照2009年的官方汇率,我国的人均GDP在当年达到3800美元,大致要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2007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东亚复兴》中首先提出的。文章称,所有在跨越低收入陷阱管用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基本上都不管用了,必须有新的发展战略,新的手段来跨越,因此中等收入阶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蔡昉表示,经济学中所说的“陷阱”实际上是一种“均衡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长期处于某种发展状态(通常是不发展状态),即使由于某种外力的推动,一度改变了原来的状态,或摆脱了初始的均衡,却总是有一种内在力量将其拉回到原来的均衡上面,使整个经济体长期处于恒定状态,既难以自拔也难以借助外力解脱出来。据他介绍,世界上1970年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国家,在30年后出现了大分化。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入了高收入阶段,但还有相当多的国家仍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这说明中等收入阶段这个门槛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越的。这批国家与地区中跨越中等收入门槛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其中现在日本人均GDP3万美元,韩国人均GDP2万美元。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是拉美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现在人均GDP仍在1万美元以下。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拉美比东亚更发达,比欧洲的人均GDP还要高,但几十年后却仍然如此。而这些国家的历史最高人均GDP都曾超越1万美元,最终又回落下来,形成一种稳定的、特殊的均衡状态。是这些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有问题吗?还是这些国家没有及时转变过时的发展方式?又或者是社会政治稳定或收入分配上出了问题?不管怎么说,日本和韩国的基尼系数比较低,,,学界猜想至少收入分配关系长期未得到改善是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蔡昉认为,这一问题与刘易斯拐点相关,即二元经济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点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达到劳动力供不应求且开始短缺的转折点。“有些学者认为,只有当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等时,刘易斯拐点才到来,但那就意味着二元经济结束了,是第二个转折点。”蔡昉说,如果几年前学界就普遍接受“刘易斯拐点到了”这个观点,就会事先预料到劳动力短缺工资会上涨,靠生产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已经不够了,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上来。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发布《东亚奇迹》的报告,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这种资本与人力的要素投入与前苏联类似。而这些经济学家研究的出发点是新古典主义,因为人力有限所以不断增加资本,导致资本报酬递减,所以需要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维持资本报酬。而东亚劳动力无限供给,就不会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这也是东亚经济廉价增长的奥秘所在。但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结束,正接近新古典主义的假设,如果还不转变方式,经济增长就将不可持续。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人口抚养比进入低生育阶段,收入多负担少,人口抚养比每降低1个百分点,。据统计,%,而东亚奇迹1/3-1/2的成就都来自人口红利。但从2013年起,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将开始上升,每上升1个百分点,,人口红利瞬间成为人口负债。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实现零增长,并从此进入负增长,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减少。蔡昉表示,他曾作过实证研究,2013年后,人口抚养比止跌上扬,人口红利将不再支撑高储蓄率,有一天甚至**想提高储蓄率都要做出额外努力。假设本世纪早期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能达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