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回家回家(一)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路一脸的不信,坏坏的笑,大概觉得我在吹牛。我片刻狐疑,向记忆深处求证,再目测学校与我家之间的距离——两山之间,上下沟坎,五分钟跑过来,我有这速度?是不是记错了? 我站在高处,前方直线距离两千米的半山上是我家,身后五十米是学校,脚下石砌台阶是最近几年做的,异常陡窄,一个人在前面呼哧呼哧的走,像踩着下面那人的头,另一个呢,脸与人家脚后跟直接衔接。当年,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羊场小道,土路,碎石,灌木荒草,适合岩羊生存。此时,我可以确定,少年的我,从家里冲出来,一口气跑下半山,飞过田埂,跃上陡坡,冲进教室,绝不会、也不敢超过五分钟,我的步点刚好踩到上课铃的句号上。路不信也是正常的,无论长度还是难度,单凭两条腿五分钟完成,确实难以置信,但这是真的。不过这不是我的专利,我跑得到,我的同学,比我大比我小的都跑得到。拜刘兰芳单田芳他们所赐。当年,我们被他们唾沫星子乱溅的评书迷得七荤八素找不着脚后跟,《杨家将》、《隋唐演义》、《岳飞传》,开了眼界,也神速提高了我们的奔跑速度。我还羡慕过农民的作息时间——两点上工。吃完饭,听完《杨家将》一点半,翻个身再小寐一会儿。而学校的到校时间实在是让人抓狂,恰好是一点半。可控时间压缩到最少,也得五分钟吧。迟到也是一件烦心事,人家上课,你和少数几个人,低头一行,在大门口罚站,供几千人观瞻。无论脸多厚,也能在瞬间臊没了。于是,我竖起耳朵,不落下一句精彩,目光锁定堂屋大摆钟的指针,人在门槛,一只脚里,一只脚外,无形中仿佛有一根火柴对准火柴砂,五分钟一到,嚓的划着,点燃引线,人如出膛之弹、离弦之箭,“咻”的射出去,风一样直奔学校而去。脚底生风无外乎如此了,“狂奔”大概也就这个状态吧。学校大门自然是罕见的堵。彼时,一群夺命似的学生,洪水一样涌向教室。这股洪流,曾把人强行卷进别人教室,曾横亘眼前、而咫尺之遥的自家教室门却难以抵达。我由衷的佩服两种人,一是家境好、上学能带收音机的,坐在教室不紧不慢的听。这种人极少,谁家富裕到有两个收音机?谁家父母兄弟姐妹大公无私让你一人霸占?那是全民的乐事。还佩服有定力的人,人家不听评书,按时到校,好好上学,也不见得少了什么。我总是心有不甘,总想知道狂奔的那五分钟讲了什么。课间休息,有人惟妙惟肖的的模仿,“哐”的一声,猛敲惊堂木:六郎杨延昭!岳飞岳鹏举,“铛啷啷…”我也佩服自己,猿一样脚不沾地的飞过来,没摔过跤,没磕过碰过,大气不喘,面不红耳不赤,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功夫。要知道,当年这条道,十米的坦途都找不到。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我走了三年。线不笔直,相反,它像一只胃,装着漂亮规则的铁路、堆成山的煤台、碧绿的麦田、松树林,村落。房子像从一个大袋子里倒出来似的,从坡顶稀里哗啦滚下来,三个一堆儿,五个一簇,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夏天很美,房子都半掩在绿树里,只看见红的灰的屋顶。冬天荒芜,如果心情不好,勾起来的都是悲愁。村头有个涝池,淹死过一头猪。一圈的核桃树是大人们圪蹴着吃饭闲话的地方,有一个石碾安在那里。小孩子总想下水玩,但不被允许。三娃胆大,有一年,他光着上身下水,拿一块厚木板当船,木棍子作桨,快速的划水,船就绕着涝池边缘驶,池边一片喝彩。三娃得意非常。父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