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自2004年英国学者Weale等1提出可将零被引率(作为期刊质量反向评价指标以来,零被引论文已经在国内期刊界引起关注。付晓霞等2调查了2000~2009年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746577篇中国作者论文,发现其中有180675篇(%)为零被引。该结果引发了学术界对零被引论文的争论:有学者认为,零被引论文的学术价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也有学者指出,将零被引论文视为垃圾文章的观点太偏激、太轻率3。2006年陈嘉庚科学奖获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范海福在解释其用以参评的论文是非SCI期刊收录且当时为零引用的论文时指出,虽然这篇论文发表于1984年,但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几十年的工作,而且后期有很多工作与之关系密切4。为了进一步正确认识零被引论文,本研究调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年发表的175篇文章的零被引情况,以期为零被引概念在期刊和论文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双月刊)2001年全年发表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选择原因:(1)《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自2000年第4期起实行重点专题组稿制度,每期着重报道某一领域或专题的文章,并邀请相关领域中有突出成就的院士或专家撰稿,2001年是第1个重点专题组稿年度。(2)发表周期在10年以上,被引用的时间足够充分。检索方法中国知网的检索设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为文献出版来源,发表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万方医学网和维普网在期刊搜索栏目中搜索‘‘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然后选定2001年分期逐条检索。Scopus数据库限定为2001to2001。 2结果—般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年全年6期共发表文章175篇,组织流行病学、细胞因子研究、药理学研究、病理学研究、药用植物及药用真菌重点专题5个,专题组稿51篇,院士论坛约稿3篇,院士及专家述评约稿3篇。175篇文章中,基础医学文章105篇,临床医学文章47篇,药学文章13篇,预防医学文章10篇;院士论坛3篇,院士及专家述评3篇,论著121篇,综述14篇,技术和方法8篇,快报、讲座、病例分析各1篇,经验交流4篇,病例报告5篇,简报5篇,论著摘要9篇。不同数据库零被引情况的检索结果截至2013年2月,2001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网的零被引率分别为%(19/175)、%(43/175)和%(43/175)。在维普网中检索结果为零被引的《内生真菌菌丝及代谢物对铁皮石斛及金线莲生长的影响》一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的被引频次分别为31和12。综合上述3个数据库的检索结果,零被引率下降至%(17/175)。进一步用Scopus数据库排除后,零被引率下降至%(14/175)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工作进展和学术动态,已经被包括Medline、EMBASE和CA在内的多种国外著名数据库及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收录,并多次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卫生部和教育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