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比较阅读.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比较阅读.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9/11/16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比较阅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最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题型,在此集中五篇精彩的文章,来培养大家的古文阅读能力和辨析能力。,回答18~22题。[甲]故曰,……战必胜矣。[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4分)(1)寡助之至()(2)亲戚畔之()(3)所恶勿施尔也()(4)兽之走圹()“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句子:翻译:“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2分)“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2分)“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答:二、2008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战必胜矣。”[乙]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追者反曰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虽不能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10、乙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分)三、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天时不如地利,……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2分)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4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答:[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阅读(一)【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