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与大理有关的抗战记忆.pdf

格式:pdf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与大理有关的抗战记忆.pdf

上传人:s0012230 2016/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与大理有关的抗战记忆.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做的***“铁炮”。市民听声,一响为预行警报;二响为空袭:三响为紧急;再一响为解除警报。。再后仿效省会昆明在高杆上“挂红灯笼”,,两个球是空袭警报,=三个球就是紧急警报;解除警报表示敌机已经飞离本地,降下所挂的球。当年民间流传笑话:问“你怕什么?”答“我怕个‘球’。”带有戏谑的对话,反映L叶j战时的一种顽强心态。下关挂球的地方在文庙大青树前面,地势高,很显眼,关迤、关外的百姓,只要抬头就看得到。电报局就在文庙内,信息传播及时和方便。再往后才改成同现今一样的“拉警报”:用汽笛响声的长短、急促和悠长,定出警报的级别。当年没有地下防空设施,人们听到警报就关门闭户往郊外疏散,称为“跑警报”。前线战事紧急,日机空袭频繁,除了天阴下雨,几乎每天都有警报。由于信息判断难以做到准确,有时发出紧急警报也未见敌机的踪影。久而久之,一些人对跑警报感到疲乏,也就像寓言《狼来了》一样,不当一回事。然而有两次,El本“豺狼”真的是来了11941年7月15日。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下关东郊。因敌机只在下关上空,我在大理,只听说“死8人,伤11人,房屋损坏50多问。”第二次是1943年的10月25日,下午两点多钟我们正在教室上课,听到空袭警报感到有点突然。没有“预行警报”就来“空袭警报”,,接着就听到紧急警报。刚跑到三塔寺东边的田坝,就听到沉闷的“隆,隆、隆”,与平时常听到的“嗡,嗡,嗡,”运输机响声不同。响声越来越大,像打闷雷一样。我们学过“防空知识”,便立即肚子向下卧倒,胸部与地面稍微离开,以免心脏受到震击。仰头往南望,空中9架日机排成3~3方整队形,已经飞临古城上空正向我们躲避的方向飞来。此时的心情非常紧张,一是田里稻谷已经收割,我们的身体明显暴露;二是三塔寺营房驻有部队,应是轰炸的目标。幸好敌机并未投弹,往北飞到喜洲附近又折头朝下关方向飞去。我们松了一VI气,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正准备回校时,突然又是响声震地,又一批敌机从南边飞来,仍然是9架方阵。我们再一次赶紧趴下,心想“小日本鬼子”真狡猾。像轰炸昆明大西门和交三桥一样,疏散的人群以为敌机走了,正返回城里时,日本飞机又再次折回狂轰滥炸,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幸好这次敌机未在大理投弹,返校时听到每天去下关卖蔬菜,回到大理的人说:“下关被炸!”。那时连摇柄电话都限于公家和军用,民间纯靠“带口信”的方式传播信息。我们等不及吃晚饭,就以“下关旅榆同学会”、县中的同学20多人,一齐走路赶回下关(当年无马车、公交车,往来于下关、大理之间全靠步行,走驿路要4个多小时)。到家时天都黑了,一问才知是“马鹿荡被炸”,马鹿荡是地名,即现今开发区的灯笼村一带。那里有抗战军用物资仓库,轰炸目标明确,显系有***从中指引。事后民间流传:日本飞机两次轰炸下关,只在东郊田坝炸出几个坑坑。下关市区安然无恙,是全靠“将军老爷”(李宓)的保佑,他使神威把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扫”到东边的田坝心去了。这是好事者编造的神话。下关风大,日机飞行员可能不掌握下关的气象资料。投弹不准是受风向影响,因而没有给下关人民造成更大的灾难。不过人们对“跑警报”之苦和受到的惊恐,产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