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们这个课已经上了两次,两次讲的是哲学导论,哲学导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回答哲学是什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听课的同学中,有的是本科生,他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间,要把哲学当作自己的专业,还有一些是外系的学生,外系的学生选修哲学导论,是希望知道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围绕他们心中的一个问题,所以,不管是本科生也好,外系的同学也好,都对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产生很大的兴趣,迫切的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可是我讲了两次,没有给你们回答这个问题,反而把这个问题提给大家,要你们来想一想,究竟哲学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是谁也答不上来的,这是个永恒的困惑,我之所以提出这个话来,就和那些哲学教科书不太一样,其实这个困惑也就是我自己的困惑,也包括我的老师,,他当时就给哲学下了这么个定义,说哲学是说出来的一个道理的道理,它是一个道理,但是用一套逻辑的程序,一套系统的推理,把这个道理讲出来,让别人听得见,让别人相信,这是他早年给哲学下的定义。后来他反复研究,写了《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是很有名,有国际声望的,后来在美国也将《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也翻译出来了,还继续写了他的《新理学》、《新事论》,好多好多的书,结果他悟出一个道理。他说,要知道哲学是什么,要两方面来想,一方面从正面来想,同时还要从反面来想。进入哲学之门,可以从正门进,也可以从后门进,有正的方法,也有负的方法,正的方法还比不上负的方法。如果我们不懂得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来考虑哲学,往往会产生悖论,你这么说对,那么说也是对。比如哲学,是说出来的道理的道理,我们现在通常的说法对哲学是什么下个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正确的世界观的学问,是研究自然、社会、思维、发展规律最一般的最普遍的一门学问,就下了这个定义,真是那么回事吗?这是值得怀疑的。如果说哲学真是总结了世界上的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不是哲学家了,我们是什么人?成了神了,成了上帝了,他无所不知了!学了哲学你们一个个都成了上帝,可能吗?后来冯友兰先生专门写了本书,叫《新知言》。《新知言》这本书,专门讨论哲学的方法,就是怎样进入哲学之门。他的方法分两个,一个是正的方法,一个是负的方法,这个好象很难懂。但冯先生他会讲课,会讲比喻,他就给大家讲了个比喻,我给大家也讲一讲,大家一下就听懂了。他说好比画月亮,正的方法画月亮怎么个画法呢?说白纸上画一个圆圈就是月亮,你们说是不是月亮,象不象月亮?他说正的方法总是给人误导,别人看这好象不是个月亮,以为是个圆盘,或者是个圆圈,或者是个什么东西,就不知道它是个月亮;中国人比较聪明,他就善于用负的方法,负的方法他就不画月亮是什么,他就从反面来画,这个什么方法呢?烘云托月,画云彩,不画月亮,画云彩画得非常的丰满,月亮呢?不画,自然就把这月亮烘托出来了。好多国画画月亮都是用这个方法,是不是?烘云托月的方法就是负的方法。如果用正的方法,你得证明它,说出个道理来,往往是使人不知道月亮是什么,你反过来说呢,烘云啊托月啊,别人对这个月亮有个生动的动态的体会。其实,冯先生说的这个烘云托月法也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一种智能,这我们不要说得太多。这个智能从道家开始,后来佛家的禅宗完全利用了这个智能,你们知道禅宗有一本有名的经典书,叫《指月录》。月亮是什么呀?用手一指,那就是月亮。可是用手指指出的月亮会产生一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