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有关语言文字的论文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练习设计是现实需要众所周知,学生语言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言语实践。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浙江省教育厅也在2010年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试行)》,在第一板块“教学准备与设计”第6条中明确提出:“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不论是“标准”还是“建议”,无不以制度的形式,对一线语文老师课堂中的练习设计与安排进行导向和规范:练习的形式必须“多样化”;练习的目的必须指向“语言的理解运用”;课堂练习的时间“不少于8分钟”。但反观我们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练习设计偏离“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仍不在少数,存在严重的现实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词句练忆”,轻“运用”;语言的理解运用离不开词句的练习,但不少老师在词句练忆训练。如“听写”这一常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一层不变地重复着:“老师报词语,学生写词语”的方式。句子练记。日复一日,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对于如何针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去领悟、内化、运用,则欠缺思考。学生会写词句,但不会运用词句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文本理解重“问题”,轻“语言”;有人曾笑言,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是“问答课”,教师问,学生答,在问问答答中把一篇课文串讲完了。这一说法,不免有些片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现今小语课堂的弊端——教师问题太多,而对文本语言的学习、运用,引领与指导过少。(三)读写结合重“操练”,轻“言说”。读写结合是阅读课课堂练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但是遗憾的是,老师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往往是基于“这里应该设计一处写话练习,让课堂显得张弛有度”,或者“这个语段的语言表达形式很有特色,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却很少思考学生言说的兴奋点会在哪里,他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读写结合练习,往往能见到学生口号式的语言、标语式的语言,缺乏见解,缺乏独特的表达。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立足学生,立足课程,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点,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自主表达。二、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练忆”走向“运用”语文课堂会有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词句练习,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词句“听写”是进行词句巩固的有效的练习方式之一。但是,假如一个词语,在听写时,只是教师报词语,学生写词语,那仅仅是单一的根据字音判断字形的练习。听写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让其发挥明晰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