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语文人教版必修3 4-13《宇宙的边疆》.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人教版必修3 4-13《宇宙的边疆》.doc

上传人:dyjyzu 2016/1/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人教版必修3 4-13《宇宙的边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第13课宇宙的边疆一、,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但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本文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点读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第一部分(第1~7段),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标志性的语言——“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第二部分(第8~10段),介绍星系(星系群、子星系、银河系)。标志性的语言——“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第三部分(第11~14段),介绍恒星。标志性的语言——“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第四部分(第15~16段),介绍太阳系和行星。标志性的语言——“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第五部分(第17~18段),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标志性的语言——“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二、?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点拨①列数字,如: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列数字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②作比较,如:,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③打比方,如: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真的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④举例子,如: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点拨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看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呢?点拨(1)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2是一个无限永恒的时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2)宇宙真空之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黑暗。(3)整个宇宙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4)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必定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中。(5)宇宙有无穷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点拨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很多,但并没有冲淡说明的文字,而是和说明契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