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德夯风景名胜区德夯景区核心游览区详细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81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德夯风景名胜区德夯景区核心游览区详细规划.docx

上传人:pppccc8 2019/11/18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德夯风景名胜区德夯景区核心游览区详细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概况—、现状徳夯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边界,吉首市西北部,,在东经110°,北纬29°附近,风景区西临凤凰县,北接花垣县,东、南两面属吉首市矮寨镇辖区。德夯景区位于德夯风景名胜区东北部,是德夯风景名胜区的一级景区,景区内有驷马峰、画屏峰、孔雀开屏、夯峡瀑布群、银练瀑布、盘古峰、玉泉门、玉泉瀑布、凌云台、云雾峰、徳夯村、接龙桥、椎牛界、吉斗寨等37个景点,其中一级景点有12个,二级景点14个,三级景点11个。景区以优美、秀丽的口然景观为基础,以湘西浓厚、原汁原味的苗寨风情见长。本次详细为德夯景区的核心旅游地带,以德夯村为主。徳夯村为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村寨建筑特色明显,风情独特,四周群山环抱、竹树苍翠,玉泉、九龙、夯峡三溪交汇于此。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均匀,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以东南风、夏季以西北风为主。德夯村现有121户,501人,2001年村经济总收入74万元,经济结构以旅游服务、农业及交通运输业为主,人均年收入1480元,村寨共有耕地510亩。其中,水ffl360亩,旱地150亩。村寨内现有小学一所,共2个班,35个学生。二、存在问题德夯景区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民族风情特色浓郁,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及挖掘潜力,但目前仍存在几个主要问题:1、 缺乏行之有效、可操作的规划指导,加之管理乏力,导致随着德夯村经济的发展,建设性破坏日趋严重,村民散乱的建设对苗族村寨古朴、自然、原始的特色产生了极大的威协。2、 景区核心游览地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少统一的供水设施与必要的排污处理,旅游公丿则、垃圾筒也不配套,景区环境显得脏、舌L。3、 核心游览地带环境容量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4、 游线不顺,通往流纱瀑布及玉泉瀑布的游道入口处与接龙桥一带被零乱的建筑拥塞,景观较差,导向不明。第二章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规划依据1、 《徳夯风景名胜区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委托书》吉首市规划局2002年5月。2、 《徳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1999年6月。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o4、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相关规范。5、 现场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二、规划指导思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挖掘民俗风情,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德夯村居住环境,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与景观、生态保护的矛盾,达到既完整地保护好苗族民俗村寨,延续民族地域文化并可持续发展;乂能够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形成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把握好民族村寨特色的保护和民俗的挖掘与延续,使其充分展示出来,更应注意处理好原样保护与改善居住环境、旅游环境的关系。第三章景观保护及建设第一节环境容量估算一、 景区旅游环境容量估算德夯景区其景观主要呈带状分布于以德夯为中心的三条峡谷中,其游览亦为线性旅游,因而其环境容量的计算只能采取单位长度指标法。(来回),考虑游览的舒适性以及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特性,单位长度指标取10m/人,则瞬时容量为1650人。根据实地测算,游览的日周转率为2,则景区游览日环境容量为3300人次。二、 核心游览区建设环境容量估算对于德夯景区而言,其核心游览地带建设环境容量的限制因素主要为用地因素:一方面供水、供电都可以通过工程措施解决,另一方面核心游览地带用地局促,德夯村局部调整建设、景观建设都需用地,而作为景区核心游览地带来说又应该严格控制各种建设,以保护景观视线通道和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对建设进行合理的控制。德夯村一带的玉泉溪、夯峡溪、九龙溪峡谷口附近均为游览步行道的入口,不宜进行建设,隔溪相望的农山位于德夯村前,为入口视线控制地带,应以控制为主,不宜进行大量建设,剩余的用地约为3公顷,考虑景观视线通透要求及景区建筑体量不宜大、建筑不宜密、绿地率要求高等因素,(经验值),则总的新建建筑面积应控制在6000m2以内。第二节景观保护一、 保护级别根据《德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之景观保护规划,核心游览区内大部分为一级保护区范围。二、 保护措施具体对德夯景区的核心游览区而言,其关键还在于苗寨民俗风情、特色建筑及街巷布局的保护与维护,保持其生机与活力。因而规划对核心游览区内凡是有碍自然景观、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对苗族村寨自然地保存与发展产生威协的因素都要予以清除。具体保护措施如下:1、自然景观的保护按景区的环境容量控制景区建设规模,适当建设民俗表演场所,按《德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德夯村的建设,所有超容量的村民住宅建设,一律迁出村外,避免自然景观游览地带超容量负荷。严禁开山、采矿、炸石和乱砍滥伐,维护好区内自然的地形地貌。在区内开展科研、文化考察活动,必须有组织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