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1/1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教育理论遗产,他的教育观注重在人格塑造上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他关于人的培养要以德育为导向的见解,直至今天对我们教育下一代仍有其理论指导意义。一、人格塑造提升与知识传授讲解结合的教育理念孔子作为教育家,他事业的着眼点,不是孤立地向受众讲解一些知识点,而是将知识学问的传授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人生观导向教育,讲解如何做人这一人生大课题。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以仁为核心的。据当代注释《论语》的杨伯峻先生统计,一部《论语》提及“仁”这一概念有一百零九次之多。《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话中提及的前三者是关于教育人的思想原则,而艺则包括古人要掌握的礼、乐、射、御、书和数,它带有教****操作性质,近乎我们今日所说的应试教育。在六艺学****的耳濡目染中,要有道、德、仁作为前提条件,并使学生有所意识和感悟。孔门弟子曾多次向老师请教何者为仁。《论语?颜渊篇》中有多处记载——(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孔子这些阐述,都表明仁爱学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且有多层次的内涵,并以自我约束为指归,带有一定的政治伦理色彩,并非大而无当者。因而可给弟子们以深层次的启发教益。颜渊、仲弓听后皆恭敬地表示“请事斯语”。先***,后成才。孔子贯彻始终的德育理念在当下仍是不可或缺的,二、理论学****与游历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孔子一生中有十多年的时间周游列国,不辞劳苦地向各国统治者阐述自己儒学的社会意义。在游历过程中不止一次发生偶然事件与不测,孔子皆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表现出他坚定的人生意志和操守,给弟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孔子到宋国,与弟子****礼于大树下,桓﨎要杀孔子,气势汹汹要拔其树。孔子无所畏惧,自信而坦荡地说:“天生德于予,桓﨎其如予何?”后来路经匡地,匡人误以为孔子是阳货而拘之,孔子亦表明了类似的态度。犹如他自己所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种偶发事例的处理化解所产生的人格教育效应要远胜于静态封闭的课堂说教。孔子为人师表,他是以复杂的时代环境为教学背景而教导学生的,排斥了苍白无力空洞的说教。这种教育方式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孔子及其弟子的处境毕竟和现今学校不同,那么,当年孔子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在今天是否行得通呢?其实,此问题根本不足为虑。个人分析如下:我们会对其可行性产生怀疑,是因为如今的学校教育是以课堂的方式呈现的,师生都要在教室里上课,而这种课堂教育的形成,便是以书面考察为主的考试制度导致的。因此,只要将能力测试及面试的比重适度上调,必然会迫使学校和老师注重寓学于用的实践教育,他们也就会主动的寻找一些“非课堂”的教育方式。三、因材施教与鼓励欣赏结合的育人风范孔子开门办学有教无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未诲焉”(《论语?述而》)。受教的弟子年龄不限,有的小于他几十岁,有的如子路仅小于他九岁。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之说,其中颜回、子路与子贡深得孔子喜爱。在《论语》20个篇次中,分别有五、十二、十三与十四以弟子之名命篇,即《公冶长》、《颜渊》、《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