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曹操、曹丕、曹睿陵墓之迷.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曹操、曹丕、曹睿陵墓之迷.doc

上传人:dongmengguoji 2019/11/1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曹操、曹丕、曹睿陵墓之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曹操、曹丕、曹睿陵墓之迷学****辅助网、曹丕、曹睿陵墓之迷翟智高曹操的长子曹丕以魏代汉当上了皇帝,追封他的父亲曹操为开国皇帝“武帝”。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睿接班当上了皇帝,即魏明帝。《洛阳县志》说“魏明帝曹睿高平陵,在茹店东二里许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阳县茹店村东南霸陵山下。地面有夯土冢,高约,,米。《洛阳历史》记:“魏明帝高平陵即曹魏第二代皇帝,曹丕长子的陵墓,在偃师市寇店乡一带。”“曹睿高平陵”,有什么文献和考古依据,尚不明确。况曹氏帝陵根本不会这么明显地完好无损。明代《直隶汝州全志,古迹》记载,汝阳内埠附近,原来有称为“汉承相申屠嘉”的墓冢,目前所改称的“魏明帝曹睿高平陵”不见记载,“申屠嘉墓”如何变成了魏明帝曹睿高平陵,据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今洛阳汝阳内埠乡曹留庄附近的汉墓不是魏明帝曹睿高平陵。应在洛阳伊川吕店乡梁沟万安山。魏明帝曹睿陵与汉承相申屠嘉冢万安山,古称大石山、半石山。古时这一带林木繁茂,是游猎好去处。如今这里是光山秃岭:万安山下传说有魏文帝曹丕陵和魏明帝曹睿陵,见于《水经注,伊水》的记载:“又来儒之水出于半石之山,西南流径斌轮城北。昔魏文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是说魏明帝高平陵在此大石山下山。《资治通鉴》载:曹丕与其子曹睿在大石山打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伊川乡村概览》(中州古籍出版社)记伊川吕店乡梁沟万安山下有“魏文帝曹丕陵”(下图石堆一带据说是魏文帝曹丕陵墓遗址):实地考察,只见万安山之阳山高崇峻,有龙虎之气,,是洛阳城可看见的最高峰,太阳出来阳光首先照射到此山峰顶,故此地称为“阳光首先照射的崇峻之山”的“高山大陵”合乎古代帝陵选址的“风水”需求。传说是魏文帝曹丕陵墓遗址梯田中,发现有大量汉魏砖瓦碎片残留(见下图):七十二疑冢真正的墓主是谁?历来说河北邺城的曹操墓是历史的“铁定”,有三种说法:1、在邺城以西(今河北磁县境内)设七十二疑冢;2、在漳河河底;3、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但也有说在许昌,因许昌曾是魏都。,他在游铜雀台遗址时作了一首《疑冢》诗,写到"青山如浪入漳州(此处应指临漳),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1956年,河北省政府还在正式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对此冠以"磁县七十二疑冢"之名。一度被误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家"和“曹军粮墟"。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这些疑冢进行了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辅助网网物普查和抢救性科学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一疑冢之迷:这些疑冢并非曹操墓,而是南北朝时代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数量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为此,1989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将这一墓群更名为"磁县北朝墓群",并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考证出这些墓分别为东魏昌乐王元诞墓,宜阳王元爸墓,司马氏太夫人墓,愍悼王妃李尼墓,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北齐高以欢第九子武皇帝妻茹茹公主墓和其十四子高润墓等。这些墓均用绳纹青砖砌成,墓室结构为单室外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为斜坡状,墓室平面各呈方形,四壁作弧状,墓道两壁有红、蓝、黑、黄色彩绘。出土文物有珍贵的壁画和大批陶俑,瓷器金币等。其中从茹茹公主墓和最近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