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doc.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doc.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6/1/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制度,既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共性,也有我国的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个性,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追求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发展状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特色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025-05[HJ2m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创建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社会制度,它必然具有我们民族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发展理念,在我国古代,不少的思想家就提出了和谐的思想,产生过不少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墨子曾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的思想,孟子曾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都是对和谐社会的描绘或追求。在此基础上,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大同”的社会理想,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此外,在经济方面,我们有“和气生财”的理念,在家庭方面有“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的思想,在军事方面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在外交方面有“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些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处世理念,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为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底蕴。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了鲜明地追求社会和谐的民族特色。追求社会和谐,构建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要把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结合的共同点,使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更加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更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追求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共同点就是“和”的思想,要把“和”的思想和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和为贵”的民族特色。为此,我们在经济制度方面,就要在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在分配制度方面,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把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和谐统一;在政治制度方面,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关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新人民民主实现的新形式,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基本权利的实现,更好地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和谐统一;在文化制度方面,要把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先进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在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要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体制,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统一,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社会和谐,构建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把“仁爱”的思想、要求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实际相结合,构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仁爱”是我们民族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宝贵的思想遗产,也是我们民族的特色。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仁”,其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要求待人以仁,施人以爱;关注他人,关注众生,要求在满足自己之欲时虑及他人之欲,做到利己不损人。“仁爱”的思想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和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相比,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把“仁爱”的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发展“仁爱”的思想,赋予“仁爱”思想以新的时代内容,用“仁爱”的思想来充实、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仁爱”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机结合,以社会

最近更新

探秘木制食品包装-解析其保鲜、安全与应用价值.. 27页

区域管理计划与管理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 52页

技能共享交流-智慧合作,增值提升 29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汇编) 5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 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 4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 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 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新版】.. 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及答案 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卷及答案 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 7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汇编) 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往年.. 7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全面) 6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一 6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阶段检测及答案.. 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7页

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汇编) 5页

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5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7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精编) 8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真题 7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推荐).. 7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全面) 6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今年 7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试卷含答案(二.. 9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9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必考题及..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