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人口问题农一师四团小学吴鹏元无论人类的文化技术达到多么高的水平,人总不能脱离他所在的环境生物圈。而正是由于人类智慧高,能思考,能劳动,因而人向自然索取的往往比别的成员多的多。人类把自然环境改造成农村,又进一步建立了城市,发展了工业。但遗憾的是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自然环境。人在食物链中处于最高层,消耗资源的量最大。如果不断地向环境索取,超过了环境的满载量,生态平衡就将遭受破坏,而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人类也将因自己的“努力”而遭受惩罚。自有人类以来,人口一直在增加,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据统计,在旧石器时代,人口增长一倍需要30000年;公元之初,人口增长一倍需要1000年;到了上一世纪的中期,人口增长一倍只需要100年就够了。1830年,世界人口不过10亿,100年之后,1930年,已经增加到了20亿,到1975年又翻了一番,达到40亿。,并且正以每年增加8000万的速度急剧增大。这样高速度的增加到20世纪末,人口已达到75亿。如果画成曲线,则是一个扶摇直上的对数生长曲线。人口问题不仅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全世界人口中,第三世界占72%,到2000年,第三世界国家人口所占比例激增至90%。我国人口一直比较稠密,人口增长也一直较快。而近30年,人口的增长有直线上升之势。1981年,我国人口已达10亿,,%,几乎相当于欧洲、非洲、大洋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和;1995年,虽然经过严格的控制,也达到了12亿;到2005年更是突破了15亿。据资料记载,,,人均粮食产量为310kgo按理论,世界粮食的生产总量目前还能养活全世界的人口,世界上粮食的生产与人口的分布极不均匀。1971年,发达地区(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的人口为11亿,占世界人口的30%,却享用了粮食产量的一半,而不发达国家地区人口约27亿,占世界人口的70%,也只享用了产量的一半。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及食物运输和分配方面的问题,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况之中。值得注意的是,,,而人均粮食已是318kgo从1971年到1983年,粮食产量的增加完全被人口增长所抵消,人均产量甚至有所下降。,粮食产量为1・3亿吨,到1990年,,。1990年人口为1950年的2倍,,人均占有粮食从236廳增加到380kgo由于经过巨大的努力,加上比较合理的分配,我国用世界1/13的耕地养活了1/5的人口,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解放后40多年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口的增长所抵消。我们不能忘记,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形势是相当严峻的。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了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农产品产量,结果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退化。无节制地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土壤板结,有机物质减少,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