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县(市、区)基本概况1二、区域定位1(一)中国休闲养生及生态旅游名城1(二)粤港澳都市农业生产及观光基地2(三)广佛清先进制造业和配套产业基地2(四)滨江生态宜居新城2三、发展目标3四、空间开发战略格局4(一)空间开发总体战略格局4(二)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4(三)产业发展战略格局5(四)生态安全战略格局7五、分区开发指引8(一)城市功能提升区9(二)城镇与工业集聚发展区11(三)都市农业与村镇发展区12(四)生态调节区14(五)禁止开发区15六、重大行动计划17(一)清远主城“新区”建设计划17(二)宜居“慢城”建设计划18(三)都市农业及观光基地建设计划18(四)先进制造业和配套产业基地建设计划19七、规划实施20(一)县级人民政府职责20(二)镇级人民政府职责22八、示范项目23图录:附图1:清新县空间开发战略格局图附图2:清新县城镇化战略格局图附图3:清新县产业发展战略格局图附图4:清新县生态安全格局图附图5:清新县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图一、县(市、区)基本概况清新县位于广东的西北部,与清远市区相连,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距广州国际机场30公里,距广州68公里,与香港、澳门距离不足200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县下辖8个镇,1个林场。2010年末,,其中,,城镇化水平约31%。,::28。在全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已明确地将清新县划为重点发展区域,确定了清新县作为北部山区经济增长极、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重点转移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二、区域定位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建设中国休闲养生及生态旅游名城、粤港澳都市农业生产及观光基地、广佛清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和配套新兴服务业基地以及滨江商务宜居新城。(一)中国休闲养生及生态旅游名城依托奇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整合、包装、提升现有旅游资源,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乡风貌,优化城市管理、提升服务品质,着力推介以温泉、漂流、奇洞、龙舟为主打名片的旅游品牌,将生态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探险文化与旅游休闲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独具魅力与特色的中国休闲养生及生态旅游名城。(二)粤港澳都市农业生产及观光基地以清远麻鸡、乌鬃鹅、骆坑笋、食用菌等一批久负盛名、驰名中外的土特产为基础,全力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建设生物药业基地、优质水产种苗繁殖和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环保型高效饲料生产基地、出口型水产品加工基地等四大基地,力争将清新县建设成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区域性的农业旅游观光基地。(三)广佛清先进制造业和配套产业基地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产业转移园区,带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强化产业导向,提升产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工业园区管理机制,促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完善园区产业链条,建设成为广佛先进制造业及配套新兴服务业配套最完善、环境最适宜、政策最优惠的产业转移基地。(四)滨江生态宜居新城充分发挥县城紧靠清远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全面打通交通瓶颈,融入大市区,大力发展与主城区配套错位的特色商贸及房地产、文化休闲产业,拉动县城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依托邻近广佛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大广佛1小时生活圈,全力打造广佛清滨江生态宜居新城。三、发展目标规划期内,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活力清新、有序清新、绿色清新、和谐清新”的发展目标,努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活力清新”:抓住珠三角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以旅游休闲产业为主体的新兴服务业,主动发展以产业转移为核心的绿色工业,积极发展依托特色与品牌引导的乡村经济,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到2020年,全县GDP总量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人均GDP达到8万元。“有序清新”: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规范国土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城乡建设规模,,,在此基础上形成功能明晰、开发有序的国土开发格局。“绿色清新”:充分发挥和维持生态环境优势,构建生态安全的地域开发格局。摒弃传统工业化的“黑色”发展路径,走“生态环保”的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镇、生态园区”。营造城市与自然融汇、产业与生态协调的优美格局。“和谐清新”:通过城乡分工协作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构造人人享有的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的不断改善,缩小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四、空间开发战略格局(一)空间开发总体战略格局构建“核心优化、双轴拓展、西北保育”的国土开发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