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巨野县第一中学校史.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巨野县第一中学校史.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1/2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巨野县第一中学校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巨野一中校史前言蚩尤陵标志着巨野的悠久;会盟台彰显着巨野的文明;麟州、济州代表着巨野的尊贵;文庙、梵塔体现着巨野的风雅;屏盗碑记录着巨野的政德;彭越、李典印证着巨野的尚武;王禹偁、晁补之书写着巨野的崇文,巨野一中则传承着巨野人的风骨和精神。1952年,建国甫定,百废待兴。巨野县政府看准了形势的发展,预测着巨野的未来,满足了人民的渴望,传承巨野文明的殿堂——平原省巨野中学诞生了,诞生在祖国改天换地的热潮中,诞生在人民翻身解放的欢乐中,诞生在钟灵毓秀的大野沃土上。和各种新生事物一样,巨野一中的成长过程既艰难曲折又蒸蒸日上。她经历了白手起家平地扎根——稳步成长初显成效——饥馑年代共克时艰——朝气蓬勃群英荟萃——***年代非常教育——复苏崛起健壮腾飞——规模扩大跨越发展诸阶段。她和全国各中等学校一样,在教育方针、办学宗旨、教学思想、治学理念各个环节都历经反复、颠倒重合、对立统一、矛盾融合。尽管如此,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无论自然灾害如何暴虐,无论社会压力如何巨大,无论生存条件如何艰苦,巨野一中有一种潜质始终不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巨野人民培养子女,向上级输送人才,给数万学子传道授业解惑。苍天为证,一中无愧古泽人民,无愧巨野文明。岁月一甲子,弦歌六十年。巨野一中在奋斗了五万多个自强不息、竭诚尽智、呕心沥血、耕云布雨的日日夜夜之后,戴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高中教学示范学校的桂冠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华诞。重温六秩历史,寻访陈年旧事,回味峥嵘岁月,眷顾雨露恩泽,盘点是非功过,汲取营养成训,笔录成卷。以飨世人解读一中;以俟后继者铭于斯、鉴于斯,用更神奇的彩笔,续写一中的华章。第一章白手起家,平地扎根(1952年3月----1953年7月)第一节筹建1952年3月,巨野县政府决定创办县立中学。县长刘昭臣兼学校校长。由李景春任科长的县教育科,从全县各公立小学校中选调了邵同周、黄先庚、曹前之三人成立筹备小组。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先是选择校址。他们先察看了原县政府前面的一个苇塘,认为面积太小,又在城北看到一块空地,认为是块良田沃土,盖房子太可惜。最后到城西南马庄和南关杨两村中间的一片荫柳岗,虽然低洼盐碱,凹凸不平,但面积很大,可任意选择地块。汇报政府后,确定在此建校。1紧接着是选配老师。当时正值春季,还不是学校毕业分配的时候。就是赶在分配期间,也没有这么多毕业生供使用。教育科派他们三人从全县各公立小学中选拔优秀教师到县城培训。三人提供名单,教育科审查批准。先选调了教师商天禄、姚玉莲、宋传荣、黄先才,加上筹备组的三人共7名教师,职员有于允海、刘继绍、吕福臻、孔庆玺、孙天昭、滕敬宇、王少三、王玉东、林修长等九人,合计16人。再就是绘制学校平面图,编造建校经费预算书和开班教学经费预算书。1952年6月,县教育科借用设在姚家祠堂的县机关业余学校培训教师。同时,县教育科委派巨野县立师范学校代替招生。由各区公所把招生通知下达至各完全小学,让有报考资格的学生自主报名,县师范在天主教堂组织考试,然后阅卷,最后,按分数择优录取150名学生在师范院内张榜公布。为了能及时开学上课,在新校舍未建成之前,决定修补离县城二十五里的田桥区赵庄比干庙寺院作为临时校舍。1952年8月,由孔庆玺、邵同周、黄先庚会同泥瓦工前往赵庄修理寺院。由于当地干群积极支持,两个月顺利完工。1952年9月,教育科决定把师训班全套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