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夜夜夜思.doc

格式:doc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夜夜思.doc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6/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夜夜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夜夜思—菜根谭的智慧(3)圣印法师著前言:一日一则,一期一会不亲富贵,不溺酒食恬淡适己,身心自在广狭长短,由于心念栽花台竹,心境无我知足则仙凡路异,善用则生杀自殊守正安分,远祸之道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存道心,消幻业退步宽平,清淡悠久修养定静工夫,临变方不动乱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居安思危,处造思退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隐者高明,省事平安超越喧寂,悠然自适得道无牵系,静躁两无关浓处味短,淡中趣长理寓于易,道不在远动静合宜,悟入无心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乐乡躁极则昏,静极则明卧云弄月,绝俗超尘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身放闲处,心在静中云中世界,静里乾坤不希荣达,不畏权势圣境之下,调心养神春之繁华,秋之清爽得诗家真趣,悟礼教玄机相由心生,相随心灭来去自如,融通自在忧喜取舍之情,皆是形气用事梦幻空华,真如之月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富者多忧,贵者多险读易松间,谈经竹下人为乏生趣,天机在自然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世态变化无极,万事必须达观闹中取静,冷处热心世间原无绝对,安乐只是寻常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生死成败,一任自然处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勘破乾坤妙趣,识见天地文章猛兽易服,人心难制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生活自适其性,贵人不若平民处世忘世,超物乐天人生本无常,盛衰何可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苦海茫茫,回头是岸求心内之佛,却心外之法以冷情当事,如汤之消雪彻见真性,自达圣境心月开朗,水月无碍野趣丰处,诗兴自涌见微知著,守正待时森罗万象,梦幻泡影在世出世,真空不空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毁誉褒贬,一任世情不为念想囚系,凡事皆要随缘自然得真机,造作减趣味彻见自性,不必谈禅心境恬淡,绝虑忘忧真不离幻,雅不离俗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布茅蔬淡,颐养天和了心悟性,俗即是僧断绝思虑,光风霁月机神触事,应物而发操持身心,收放自如自然人心,融和一体不弄技巧,以拙为进以我转物,逍遥自在形影皆去,心境皆空任其自然,万事安乐思及生死,万念灰冷卓智之人,洞烛机先雌雄妍丑,一时假相风月木石之真趣,唯静与闲者得之天全欲淡,虽凡亦仙本真即佛,何待观心勿待兴尽,适可而止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人我一视,动静两忘山居清酒,入都俗气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祸福苦乐,一念之差若要工夫深,铁件磨成针机息心情,月到风来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万钟一发,存乎一心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就身了身,以物付物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土顺逆一视,欣戚两忘风迹月影,过而不留世间皆乐,苦自心生月盈则亏,履满者戒体任自然,不染世法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陷于不义,生不若死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把握要点,卷舒自在利害乃世之常,不若无事为福茫茫世间,矛盾之窟身在局中,心在局外减繁增静,安乐之基满腔和气,随地春风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万事皆缘,随遇而安除旧布新,一清吾心除旧布新,再清苦心除旧布新,三清吾心前言一日一则,一期一会《菜根谭》一般人看作是圣典,但一提到‘圣典’两个字,就以为是二千年前的释迦牟尼、耶稣、孔子、老子或庄子等的经典,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师写成的宗派圣典,其实《菜根谭》并不是那样古老的书籍,而是大约三百年前的著作,作者并非大宗一派的祖师,而是一个涉猎过道教、儒教,尤其是对佛教特别通达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义词句,可说是一部彻研三教真理的结晶。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阐述出来,使人读了咀嚼玩味,体会其中困苦艰辛的经验、清冷淡泊的趣味,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万古不易、教人化世的圣典。作者的一言一语都含义深远,字句虽是片断的,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书籍。《菜根谭》共分前、后三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则,后集有一百三十五则,共计三百六十则;正适合一日一则,天天直见生命。体裁是随笔,也有人视作‘语录’,其根本思想是中国的思想、儒教的现实主义、老庄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谓三教合一,集结儒、释、道各派的精华,冶于一炉,诚为旷古稀世之奇箴宝训。作者隐君子‘洪自诚’,明代人,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书名为何叫《菜根谭》?宋儒汪民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胡康侯听了这话,击节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