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颅骨骨折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颅骨骨折护理.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1/2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颅骨骨折护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颅骨骨折一、概述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脑膜、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等。二、分类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三、临床表现1、颅盖骨折(1)线性骨折: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病人常伴发局部骨膜下血肿。可引起:  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2)凹陷性骨折:好发于额、顶部。多为全层凹陷,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部分病人仅有内板凹陷。2、颅底骨折:因强烈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常为线性骨折,易引起脑脊液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可分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部位脑脊液漏瘀斑部位可能累及的脑神经颅前窝骨折鼻漏(多呈血性)球结膜、眶周“熊猫眼征”嗅神经视神经颅中窝骨折鼻漏、耳漏乳突区(Battle征)面神经、听神经颅后窝骨折无乳突部,咽后壁少见    四、治疗1、颅盖骨折(1)不需要手术治疗:单纯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凹陷程度轻,陷入深度小于1厘米,又无临床症状)(2)需要手术治疗:,导致颅内压升高。。,无颅内压增高,深度超过1cm者考虑择期手术。。2、颅底骨折:针对骨折引起的发症进行治疗。出现脑脊液漏时即属开放性损伤时应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大部分脑脊液漏在伤后1—2周自愈,若4周以上仍未停止,可行手术修补硬脑膜。五、护理评估1、健康史:详细了解受伤经过,暴力的大小、方向、受伤部位,重点评估有无意识障碍及持续时间,有无口鼻出血或腥味液体通过咽部。2、身体状况:有无头痛、心慌、呕吐等症状,正确判断有无脑脊液漏。3、心理社会状况六、护理问题1、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2、潜在并发症: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合征七、护理措施1、预防颅内感染,促进漏口早日闭合(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半坐位,头偏向患侧;维持特定体位至脑脊液漏停止3-5天,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粘连,漏口早闭。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2)保持漏口局部清洁:每日2次清洁、消毒鼻前庭、口腔或外耳道,切忌棉球过湿使液体逆流入颅内。保持床单元清洁。禁忌挖耳、抠鼻;堵塞、冲洗耳鼻腔、滴药、吸痰或插胃管,禁做腰穿。(3)正确评估脑脊液量,并观察记录(4)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病人应避免咳嗽、打喷嚏、屏气、用力排便避免引起颅内逆行感染或气颅的发生。(5)遵医嘱应用抗菌药或破伤风类毒素。(6)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体温持续在38摄氏度以上,且有脑膜刺激征,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一抗使用TAT和抗生素,,坐位、床头抬高15-30°、鼻腔、、打喷嚏、  2、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注意有无颅内继发性损伤,警惕颅内出血、继发性脑水肿和癫痫的发生。(2)进一步判断病人是否有脑脊液漏:若病人鼻内或耳内有渗出液流出,首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