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华山"之争.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华山"之争.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1/22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华山"之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山东门外的一座写着“华山”二字一直吸引着众多游客拍照留念,但是陕西省内的两位书法家为争这石刻上华山二字的著作权打起了一场官司。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以奇拔峻秀而驰名海内外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点多达210处,其中千尺幢、苍龙岭、长空栈道最为著名,华山的雄奇险峻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而华山东门外的一座写着“华山”二字的石刻也是游客们不肯错过的风景。游客们说,拍上这样一幅带有华山字样的照片很有纪念意义。名气大了,麻烦事儿也就来了。在2005年6月,陕西省内的两位书法家为争这石刻上华山二字的著作权打起了一场官司。原告茹桂,是西安美术学院的教授,也是陕西省内一位著名的书法家,长于行书、草书,陕西省内许多著名景点的牌匾碑文都是他题写的。茹桂说,这华山东门外石刻上的华山二字就是他写的。但是在一次华山之行中,茹桂看到自己写的华山石刻上被刻上了“赵养科题”四个字,这让他很是气愤,就把赵养科告上了法庭。被告赵养科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一名退休干部,酷爱书法,在圈内小有名气。他说华山二字的作者应该是他。赵养科说,原本石刻上只刻了华山二字并没有给作者署名,是他在2002年发现后找到了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对方才把他的名字补刻上去。而就是这华山二字因其飘逸、自然、洒脱深为人们所喜爱,也逐渐地成为华山的一种象征被广泛应用。现在华山的门票、导游图还有一些旅游纪念品上都大量使用华山两个字,说明这两个字在人心目中的位置的确很重。目前这个华山这两个字已经超过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了,现在各种宣传品中只要出现华山的字样就必用这两个字,这让赵养科感到自豪。他说当初华山二字影响力小的时候,没有人来跟他争署名权,现在华山二字的名气大了,就有人跟他来争了,这让他很不理解甚至感到有些冤枉,他认为一切应该以证据说话。面对赵养科提出的要证据,茹桂的证据又在哪儿呢?茹桂说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在空中俯视如同盛开的莲花一般,古时候人们称它为花山,而古语里花与华不分,花山又被叫做华山,所以1988年华山管理局在修西山门时派一位叫杨屏的人特意向他求写了华山二字。对此,华山西门施工项目负责人杨屏证实说,当初茹桂写字时一分钱没有要,权当为华山旅游做贡献。而在华山西门,记者见到山门上华山二字的作者却是彭真委员长,并非茹桂。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茹桂解释说,当时彭真委员长也写了华山两个字,他建议就刻彭真委员长的字。因为这个缘故,现在华山西山门的正面为彭真委员长题写的华山二字,背面为茹桂题写的独尊二字。茹桂说,当时虽然他写的华山二字没有刻,但原稿也留在了华山。事隔十七年,也就是2005年初,他才从华阴市领导的口中得知了这华山二字去处。原来,华山管理局又修建了一个东山门,茹桂写的“华山”二字就刻在东山门旁边一个大石头上。听说这件事儿之后,茹桂特意到华山东门外看了一下,于是就发生了开头见到的那一幕,茹桂感到十分生气。有当年施工负责人杨屏为自己作证,在2005年6月,茹桂就把赵养科告上了法庭,得知自己是因为华山二字成为被告时,赵养科觉得对方的做法有些不可思议。同时,茹桂也把投资兴建石刻的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当作第二被告起诉到了法庭。面对原告方的质疑,赵养科说,1993年他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题写过挂历封面华山二字,后来这两个字被用到了华山导游图上,而在华山修建石刻时又把这两个字刻到石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