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欲望·死亡·梦境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阎连科的《丁庄梦》延续其一贯风格:文字深入人性深处,从终极关怀的高度展现人类生存的痛楚。它也是中国第一部以艾滋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以文学的方式关注艾滋病,对现实予以冷峻的批判和严肃的人道关怀。他透彻剖析的不仅有病疫蔓延之下农村的生存状况,更有挣扎在死亡线上那些扭曲的灵魂。小说与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一样,都因卖血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但余华的讲述是温情的,许三观卖血的一生没有血雨腥风式的斗争,辛酸故事的背后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阎连科却冷峻得多,在他毫不留情的揭露下,卖血成了罪孽的引子,引出了贪婪和死亡。余华用极端的个体行为证明了生命之坚忍;阎连科则通过大规模病疫考验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从《日光流年》、《受活》到《丁庄梦》,阎连科始终在痛苦,他不断展示阴暗的生活角落,剥离人性虚伪的外壳,捕捉灵魂的每一次悸动。但唯一令他不安的是,在这欢乐的世界里,他的作品只能带给我们刺心的苦痛。可这苦痛能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实属不易。一、死亡的导火索:欲望叔本华认为,人生是欲望的表征,人的欲望永远无法获得满足,因而痛苦就成为必然的生存体验。追溯热病缘起,个人欲望的膨胀显然是病疫突发的要因。高局长积极动员卖血是出于强烈的权欲,丁庄掀起卖血风潮,也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对金钱的热望。丁庄人把身体里自然流淌的生命原力当作财富的置换品,在盲目的追索中走上了不归路。模范血源村蔡县的繁荣景象带来的眼球刺激,使他们打消了一切质疑和犹豫。金钱在此彰显出不可抗拒的魔力,轻易就把有形物质转变为无形的精神动力,在他们思想中播种发芽并迅速开花结果。从此,“丁庄轰的一声卖疯了”,他们把生命当赌注,一点点耗尽了生命元气。金钱欲凝聚的狂热势头支配着行动,成为人在忘我状态下唯一的主宰者。当鲜血换来百元大钞时,他们心花怒放;新房砌成后,他们又陷入对楼层高低的算计和攀比中。欲望相继而生,人沉溺于欲海,迷失了自我,并在虚妄的追逐中无可挽回地接近了死亡。追究丁庄热病蔓延的人为因素,丁辉难逃其咎。阎连科擅长刻画欲望化形象,揭示人在欲望驱使下如何丧失生存价值和理性力量。“贪欲是一切恶德的根源。”①作为罪魁祸首,丁辉就是一个欲望的象征体和罪恶的散播者。他受金钱召唤成为丁庄最大的血头,为节约采血成本,重复使用药棉、针头,造成热病病菌大面积扩散,而事后却逃避责任,继续作恶。他拒绝父亲丁水阳要他向丁庄人赔罪的恳求,仿佛所有祸事都与己无关,还想尽快迁离丁庄,摆脱热病侵扰。他利用职权兜售棺材、捞黑钱,后来又干起配阴亲、赚冥婚费的勾当。一个个欲望接踵而至,永难满足其勃勃野心。面对父亲的谴责和丁庄人的憎恨,他毫无愧疚感,依然为所欲为,俨然利欲熏心的恶棍。肆无忌惮的施恶已操控了其思想行径,且愈演愈烈,人性的面孔越加狰狞可怖。贪欲再次搅乱了人的理性世界,攫取了最后一丝善念,并掀起一场恶的风暴。席卷而去的除了一条条生命,还有人间的温情与安定。造恶者丁辉生存的全部意义即不顾一切实现私利,道德的支柱早已坍塌,余下的不过是欲望的恶性循环。丁庄是作者在河南艾滋病村的现实基础上,精心建构的寄予了深切情感体验的艺术缩影,丁庄小学则是其中最特殊的焦点。作为病人最后的滞留地,它不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