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4白杨礼赞.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白杨礼赞.doc

上传人:zgs35866 2019/11/2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白杨礼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魅力语文本真课堂----《白杨礼赞》教学反思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李映《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在1941年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语言精美,结构精巧,思想深邃,对刚刚开始接触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文学引领作用。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篇讴歌民族精神的美文重返教材,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因此,如何教好这篇阅读课文,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但是,我对这篇文章怀着由衷的热爱,我熟悉其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标点,我了解茅盾的情感之源,深谙他每一处文字的用意。我希望学生也能像我一样,去触摸那珠玑般的文字,去感受那国难中的深情,来一场文学和情感的洗礼。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这次的教学定位为“魅力语文,本真课堂”。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琅琅书声响彻课堂“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这是宋代鸿儒朱熹关于读书的精辟见解。初读是接触,是思的起点,以思为基础的读是进一步的读,是渐趋深入的读。读,以思为基础,又促进着思。这个过程恰如后浪推前浪似的涌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读为贯穿全堂的一条经线。教学环节上,初读——品读——悟读,环环相扣;朗读形式上,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范读,相互交织;朗读效果上,流利地读——动情地读——身心投入地读,依次呈现。总之,多种形式的朗读设计,让学生读出了白杨卓尔不凡的形象美、西北军民英勇刚毅的精神美、茅盾热烈澎湃的情感美、文章传情达意的语言美。当琅琅书声响彻语文课堂,学生也完成了对作品层层递进的解读,真正实现了以读导学。二、品味语言,创造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散文作家杨朔则说:“好的散文是一首诗。”因此,对于《白杨礼赞》的教学而言,品味语言是教学中需要落实的重点。本堂课的教学,在多个环节渗透了语言的品味。首先,在解题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了“礼赞”一词,“礼赞”意为怀着敬意赞美,从中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在初读环节,引导学生明确白杨的“不平凡”一词是作者的情感之源,是文章的眼睛;在品读环节,更是以圈点词语为纬线,读与品交错同行。首先,通过坦荡如砥、无边无垠、黄绿错综三词的品读,色彩浓郁、辽阔平坦的西北高原图如在目前;然后,在欣赏白杨卓尔不凡的形神美的板块,通过改写、比较阅读品味,感知白杨形象、感受作者浓浓的礼赞情;最后,在领悟白杨不平凡的意蕴部分,引导学生从语言层面来领略作者传情达意的高妙,并从修辞、句式、语言、内容四个层面加以小结。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虽不华丽,但很实在,学生在读与品的交织同形中,感受到了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更领悟到了创造美的奥秘,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标得以达成,真正的语文味儿在课堂中发酵、弥漫。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美好境界吧!主问题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白杨礼赞》是一篇典范的托物言志散文,非常适合初二的学生阅读学****文章不只语言的精美、结构的精巧、情感的浓郁值得读者品味,其中综合运用到的烘托、映衬、对比、欲扬先抑、象征等写作方法也值得研究。如何在45分钟的学****中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执教者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探究点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探究题:默读课文2、3、5、7、8段,勾画词句,然后用“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