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分泌性中耳炎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泌性中耳炎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11/24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泌性中耳炎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泌性中耳炎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作者:吗依拉•吐迪,皮力东•库亚西,石磊,田刚【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新型滴剂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但大多研究倾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病因[1]。外科手术是比较新的治疗手段,特别针对婴幼儿[2]。近年来,我科以进口的新型滴剂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新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L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月门诊治疗的分泌性屮耳炎患者115例(133耳),男66例(75耳),女49例(58耳),年龄14〜62岁,平均(±)岁,病史5天〜3月,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除外鼻腔、鼻咽腔肿物及增殖体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68耳),男34例(38耳),女25例(30耳);年龄14〜60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56例(65耳),男32例(37耳),女24例(28耳);年龄16-63岁,平均(±)岁。两组间性别、年龄、病变程度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抗生素及短期地塞米松片,%***滴鼻,中耳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对黏稠者可注人少量糜蛋白酶液后抽吸。治疗组:与対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滴剂(主要成分欧龙胆、报春花、酸模、洋接骨木、马鞭草等,德国比奥罗历加公司生产仙璐贝的改装剂型),第1〜5天每次100滴,每日3次;第6~14天:每次50滴,每日3次。疗程14天,疗程内达痊愈标准者可停药。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自觉听力恢复,鼓膜颜色正常,鼓室曲线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听力改善,鼓膜颜色接近正常,鼓室曲线有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很不明显,各项检查无明显变化[3]。。根据数据类型采用x2检验,以P<。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P<),治疗14天后两组疗效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x2=,P<),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治疗不同时间后疗效评价比较(略)讨论分泌性屮耳炎病因相对复朵,冇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屮耳气体吸收形成负压,导致中耳黏膜的毛细血管浆液性漏出,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即所谓“补空性积水理论”。但是经研究证实,有一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既无负压,咽鼓管亦无阻塞。在上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变态反应等情况下,浆液分泌物过多,过于黏稠,妨碍中耳和咽鼓管黏液纤毛传输功能,从而形成分泌性中耳炎[4]。新型滴剂的主要成分为国外进口药物仙璐贝,新型滴剂是在仙璐贝基础上的改装剂型。仙璐贝在徳国已广泛作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急慢性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祛痰药物。本研究应用的仙璐贝为改装剂型,具有良好的促分泌作用,在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时,黏液变得异常黏稠,黏液的正常溶胶态被破坏,致使纤毛运动受损,分泌物蓄积。所以,增加稀薄分泌物的产牛,恢复纤毛在溶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