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霍松林《欲申炯戒赋阿房》.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霍松林《欲申炯戒赋阿房》.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1/2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霍松林《欲申炯戒赋阿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霍松林《欲申炯戒赋阿房》欲申炯戒赋阿房霍松林在唐人小赋中,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很出色的作品。脱稿不久,即引起人们的重视。《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授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谢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在晚唐人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里,甚至说虱子也在念《阿房宫赋》。这自然是虚构;但也曲折地反映了这篇作品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杜牧是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樊文川集》卷一三《答庄充书》)的。那么,他写《阿房宫赋》,其用意何在呢?关于阿房宫建造的时间、原因、地址及规模,《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贾山传》《水经注?渭水》以及《三辅旧事》《三辅黄图》等都有记述;《史记》成书最早,其记述也比较准确,故摘引如下:(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这一段记述与《阿房宫赋》的描写相对照,有几点值得注意:一、秦始皇修阿房宫,主要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即随着国家的统一,作为国都的咸阳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的宫廷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故于渭水之南营建新的朝宫,可见《阿房宫赋》把阿房宫的兴建完全归因于“秦爱纷奢”,并不确切。二、阿房宫先建前殿,终始皇之世,全部工程并未完成。即使全部完成,也谈不上《阿房宫赋》所说的“覆压三百余里”。三、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修阿房宫,距始皇之死不过两年,因而《阿房宫赋》说“宫人”们“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也不合事实。项羽入关,阿房宫即化为灰烬,杜牧描写阿房宫,所依据的最早最可靠的文字资料,也只能是《史记》中的有关部分。而把《阿房宫赋》的描写和《史记》中的有关记载相比较,就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作者的艺术想像和夸张;想像和夸张的用意,则在于借历史题材以警戒当时的荒***君主。就是说,这不是历史著作,而是文艺作品。如果把它看成历史著作据以考证阿房宫的规模、评论秦始皇的功过,那就错了。《阿房宫赋》被选入《古文观止》卷七,编选者评论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所以一炬之后,回视向来瑰丽,亦复何有~以下因尽情痛悼之,为隋广、叔宝等人炯戒,尤有关治体。不若《上林》《子虚》,徒逢君之过也。”指出这篇作品“为隋广(隋炀帝)、叔宝(陈后主)等人炯戒,尤有关治体”,很有见地;但由于对杜牧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态度缺乏了解,还未能准确地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