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篇一: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_史勇春干燥技术与设备?122?DryingTechnology&Equipment2006年第4卷第3期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史勇春,柴本银(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干燥技术专业组,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对中国干燥技术、干燥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作了评述;对干燥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作了全面介绍;对干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探讨。(:干燥技术;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发展道路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727—3080(2006)03—0122—091干燥技术现状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于1975年6月23日至30年来,中国的许多干燥技术已得到了工业化应用,主要有喷雾干燥、流态化干燥(普通流化床,振动流化床,内加热流化床,流化床喷雾造粒干蒸汽回转干燥、气流干燥、回转圆筒干燥、旋转燥)、快速干燥、圆盘干燥、带式干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桨叶式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及远红外干燥、粮食干燥等。常规干燥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要,有部分机型已达到并出口到国外。干燥单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总能耗有较大的影响,还在于它往往是生产过程的最后工序,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我国有许多产品,就纯度而言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只是因为干燥技术不如国外,堆积密度、粒度、色泽等物性指标上不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有的售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某些大型石化干燥装备还依赖进口。椐估计,我国生产的干燥设备种类仅为国外的30%~40%。由此可见,我国干燥技术研究仍然是任重而道远。30日在南京召开,至今已30年了。30多年来,我国干燥技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从事干燥技术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约有50多家,领域涉及化工、医药、染料、轻工、林业、食品、粮食、造纸、硅酸盐、水产等行业。全国共有设备制造厂600多家,企业自身也已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干燥科研开发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干燥技术基础研究、工艺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研究,使得我,而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达到。30多年来,我国干燥技术学术交流活跃。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技术专业组主办的全国干燥技术会议已举办10届,共发表论文665篇。这是我国规模最大、涉及行业最广的干燥技术交流盛会。除此之外,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加工机械分会干燥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过农产品干燥技术研讨会9届;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干燥学组举办过全国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10届,共发表论文537篇;中国制冷学会举办过全国真空冷冻学术讨论会10届,冻干技术交流活跃;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主办,也已达10届,微波干燥是会议内容之一。收稿日期:2006-07-06作者简介:史勇春,中国化工学会干燥技术专业组组长。执笔:柴本银,中国化工学会干燥技术专业组秘书长。,我国学者在干燥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以下是部分实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刘登瀛研究员的《在微时间尺度和高热流密度作用下的超急速传热传质》一文,用实验验证了非傅立叶导热(非平衡)效应的存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