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靠山吃山拓新路.pdf.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靠山吃山拓新路.pdf.pdf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6/1/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靠山吃山拓新路.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民文摘年第期一片山林,究竟能创造多少财富?浙江省临安市白沙村的村民给出的答案是:无穷无尽。林权制度改革让这里的人从过去的“砍树”变成了现在的“看树”,依靠山林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财富。从砍树到栽树:收入增多人舒服临安市白沙村村域面积的95%以上都是山林。1983年,。可是农民担心政策会变,纷纷上山砍树,全村收入的80%~90%来自砍伐木材。滥砍滥伐破坏了环境,却并没有让白沙村人富裕起来。%%,而同期农民人均收入只增加了不到600元。大批天然林被毁,复层林变成了单层林,森林质量大幅下降。地处浙江省暴雨中心的白沙村在1988年和1990年连续两次遭遇暴雨袭击,并冲毁了房屋、农田和村里的公路。面对困境,白沙村人开始反思“吃子孙饭、砸自己碗”的生存方式。村委会咨询林业科技人员后,提出了保护木质资源、发展非木质资源的发展路子。村民夏宏根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成为第一个笋干竹低产林改造科技示范户,开发了地上茶叶、中间笋干、上面山核桃的林地复合经营方法,大大增加了林地的非木质资源收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积极培育茶叶、笋干、山核桃。通过培育经济林、大力发展非木材产品,白沙村人砍伐的木材减少了,而收入却大大增加了。村支书夏玉云告诉记者,1990年,全村砍伐了500立方米的木材,人均收入只有840元,到了1997年全村只砍伐了30立方米木材,人均收入却靠山吃山拓新路魅力乡村MEILIXIANGCUN3620079农民文摘年第期本栏编辑郭平稳魅力乡村MEILIXIANGCUN达到了3400多元,非木质林产品的收入占到了90%以上。今年45岁的吕建忠是当年村里的“砍树大王”,1990年一年全家3000多元收入,2000多元都是砍树砍来的。到了1998年,培育山上的40多亩经济林每年能给吕建忠带来8000多元收入。他说:“林改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挣钱容易了。以前上山砍树,天亮就上山,天黑才回来,每天要走四五里山路,摔伤是常事。培育经济林,一年只要在9月份忙一个星期,平时清理清理杂草就行了。”村里的护林员伍建国从1991年当上护林员到现在,自己的工作越来越轻松,主要的工作已经从防止滥砍滥伐变成了森林防火,“刚开始每天都要上山巡查,后来两三天一次就行了。”从栽树到看树:人均收入1万多从1996年到1998年,白沙村村民收入增长缓慢。单纯的非木质资源已经不能维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了。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白沙村人的当务之急。而这一次,办法还是出在山林里。保护森林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了白沙人新机遇:生态旅游。通过积极的对外宣传、招商引资,白沙村将2000多亩山林使用权转让给投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