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西周宦官制度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周宦官制度研究.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9/11/27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周宦官制度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周宦官制度研究摘要:西周是冇明确记载的,最早正式建立起宦官制度的时期。本文即以《周礼》为基木文献,从四方面来考察和论述西周的宦官制度。关键词:宦官;西周宦官制度[中图分类号hK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2一、 宦官的定义“宦官”,有“宦者”、“宦人”等多种称谓,《辞源》为:“宫内侍奉的官《辞海》为:“古代以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之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礼记》载“宦学事师,非礼不亲/注为,“宦”,学也,学职事为官也。又凡事人者皆曰宦。说明,宦有学习和服侍他人的含义。《后汉书?宦者传序》:“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所以,东汉Z前的宦官专指供侍于内宫Z人,这其中既有阉人,也有身体健全之人。从字形分析,“宦”,从宀,表示与家庭房屋有关。从臣,即为奴隶之意。即从家室奴仆逐步发展为奴隶主或帝王的奴仆。所以说,对于宦官的定义,从产生之处,到后来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它从最初的一种身体健全的普通奴隶逐步演变为惨遭身体摧残的宫廷奴仆的一类群体。二、 西周时期宦官的称谓“寺人”,是宦官最早期的称谓,泛指的是宫廷内部供他人驱使的近侍小臣,但西周时期的寺人并非全是阉人。至于为何以寺人相称,大概是与这些人在宫廷之内所侍奉和执掌的某些工作职能有关联。或者如古人的猜测,因为“侍”同“寺”在发音上冇相近之处,故“寺”、“侍”相通,而“侍”木身就有侍奉、服务的含义。“阍人”,据《周礼》记载,“阍人,掌守王宫Z中门Z禁,丧服凶器不入宫,潜服贼器不入宫,奇服怪民不入宫……凡宾客,亦如之。”《释名》对其解释为,“阍人,司昏晨以启闭”者。又因为阍人在《周礼》中,位列于内小臣之后,寺人、内竖之前,故应同属宦官之称谓。但西周时期的阍人并非全部是身残之人。《周礼注疏》中,郑玄指出“黠者无妨於禁御,欲使守门。案《礼记》云:“古者不使刑人守门。”彼郑注谓夏殷Z时。《周礼正义》记,“王宫之与囿游,所守门者,其官皆曰阍人。是阍之用人,非独奄人也。”而后世将阍人并入宦官的称谓之中,应是逐步演变而来的。“阉人”,本作“奄”,又冇“奄人”、“奄官”之称。“奄,精气闭藏者,今谓之宦人(《周礼》郑氏注)所以,那时的阉人应当为遭受宫刑的身残Z人。“阉,门竖也,宫中奄昏闭门者/古时,奄人有承担看守宫门的职责,故“奄”加“门”为“阉”。可以说,“阉人”是对于西周宦官最基木的称呼,而奄尹则成为春秋时期奄人中识务较高者,在《礼记正义》屮,郑玄曰:“奄尹,主领奄竖之官也。于周则为内宰,掌治王之内政、宫令,凡出入及开闭之属“内竖”,《周礼注疏》解释为:“竖Z言孺也。”内竖指未冠Z童子,使童年奄人通内外之命给小事者,以其无以为礼,出入便疾而设。“内竖”,为阉宦职官,后世学者在谈及周代阉宦之时,都将内竖含在英中。唐代孔颖达认为:“周礼内宰之属有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寺人王之正内五人,内竖倍寺人之数是自内小臣以下皆用奄人为官也《周礼》中明确指岀,内竖的主要职责在于“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若冇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为内人蹲。王后之丧,迁于宫中则前蹿,及葬,执亵器以从遣车。”“内小臣”,是西周时期供职于皇后宫中的一类宦官。《周礼》记载:“内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后出入,则前驱。若有祭祀,宾客,丧纪掠诏(王)后之礼事,相九嫔之礼事,正内人之礼事,撤后之俎。”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