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沱湖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综合开发规划学生钟娜江峰房婧婧辅导教师聂金昌蔡广提(本文获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协颁发的二等奖)摘要沱湖位于淮河以北五河县境内,呈手掌形分布,,湖岸弯曲,湖底平坦,是皖北地区较大的无污染淡水型湖泊。这里水质清新,天然饵料十分丰富,适于多种鱼、蟹的繁衍生息,是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基地。2001年初,沱湖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也迫使湖区经济结构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课题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对沱湖的实地考察和论证,认为沱湖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旅游优势,应把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作为湖区的两大支柱产业,进而提出了沱湖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关键词结构调整生态旅游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课题的产生沱湖位于蚌埠市五河县境内,东连104国道,南系淮洪新河;上交石梁河,下汇崇潼河,水陆交通便利。,,气候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湿带过度的特征,是皖北地区较大的基本无污染淡水型湖泊,水质清新,天然饵料十分丰富,适于多种鱼、蟹繁衍生息,是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基地。近年来由于养殖业的高利润,竞争十分激烈,沿湖居民滥捕滥捞,湖区管理难度加大。为了适应沱湖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新形势,必须更新观念,对湖区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于是,从今年起当地政府改变了以往分散零包的经营模式,实行招标整包。钟娜父亲是沱湖乡的副乡长,在招标中成了首期全湖整包人。因此,钟娜和我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走访工作,并得出结论:沱湖要走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二、活动过程我们课题组的钟娜同学是沱湖人,长期以来,她家每年都承包万亩左右的沱湖水面搞养殖,今年她家又承包了整个沱湖,随着沱湖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同学们对沱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组成科技活动小组多次利用节假日到沱湖地区进行实地考查和论证。当地政府曾邀请中科院水产所、上海水产大学等省内外多名水产、水利、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对沱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考察论证,并进一步实施了国家级星火项目——河蟹人工养殖技术系列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湖区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水产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草区系组成朝着不利于养殖变迁,水体呈逐步富营养化趋势,河蟹规格品质下降等不利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结合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和调查结果,又上网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向钟娜父亲提出了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的新思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水产品养殖业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以沱湖清水大闸蟹为主导产业的龙头产品。不再购买性成熟早、个体小、回捕率低的东北“辽蟹”苗种,改购长江下游入海口处的正宗野生中华绒螯蟹苗种。后者不仅成熟期恰好在中秋节前后,而且个体硕大,背部墨绿,肚白如玉,膏肥肉嫩,味道鲜美,享誉国内及香港、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第二、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钟娜父亲早在1992年就申请并注册了沱湖牌蟹、酒、虾等7项国家专利,可以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发展起来。第三、建立健全利益机制,实行股份合作制,推进“公司+渔户”养殖新模式。第四、强化水产养殖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摈弃短期行为,杜绝过度放养与捕捞。第五、形成沱湖从里到外,从底到上的多层次立体开发的贸、工、渔产业链,将湖区经济推向一个新台阶。如水底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