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雨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赏析】此诗作于宣和五年(1123),时任太学博士。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陈与义咏雨之作颇多,诗题中标明正面写雨的就达三十多首。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七“晴雨类”选诗一百三十五首,其中陈与义二十五首。可见他对这一题材有特别的感受。略举如下:《雨》:“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试院书怀》:“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雨》:“一时花带雨,万里客凭栏。”《雨》:“小诗妨学道,微雨好烧香。”《雨》:“青春望中色,白涧晚来声。”《细雨》:“平湖受细雨,远岸送轻舟。”《雨思》:“寒声日暮起,客思雨中深。”《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忆秦娥》:“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虞美人》:“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本诗赏析:暑热蒸腾的盛夏,只有一阵雷雨能送来惬意的凉爽,《雨晴》所写正是酷暑中雷雨过后诗人的爱憎,但其中的欣喜之情还是从“雨”、“晴”二字的连用中隐隐透露出来,为这首七律标明了情感的基调。首联、颔联绘雨晴之景。“天缺西南”写浓灰的雨云已不能覆盖整个苍穹,天开了,西南方的天宇露出了蔚蓝,空中这“缺”出的一隅,首先表示出“晴”。“江面清”三字并非写雨后的江面,而是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晴明之色。下句绘景,紧承上句,“纤云不动”写一隅蓝天挂着一抹淡淡白云,它似乎凝固在那里,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也不是写水中沙滩,而是承接“江面清”的又一比喻,一抹微云如同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首联写天空,两句前四字都是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是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而两个比喻紧紧承接,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又富立体感。颔联二句,诗人的视线由墙头的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而其落笔也自然地由绘型兼及绘声了。鹊叫声为画面平添生机,而那一身“犹湿”的羽毛,既写出雨后之晴,又传达了鹊的迫不及待的报晴之心,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着“残雷”的低响,诗人的视线又由近而远,落笔也由形声兼顾转而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似怀有不平之意,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既成对比,又和谐一致,交织成急雨初晴时大自然的一首交响曲。鹊之能“语”有有“衣”,雷能“残”更负气,都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写声的诗句更富于生气。诗人以拟人手法与情景对比抒发喜悦之情,读来甚为亲切。颈链更以叙事抒发雨晴之喜。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更牵动诗中,跳动着一颗热爱自然美的诗心。睡意产生于先,诗情产生于后,但诗情胜过睡意,从而给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