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旅游发展大会工作实施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旅游发展大会工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11/30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游发展大会工作实施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旅游发展大会工作实施方案临潭县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工作实施方案9月27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对会议研究部署了我省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相关工作,明确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工作措施,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充分利用我县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我县旅游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县和省级旅游示范试点县,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一、临潭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面临的形势(一)产业发展的环境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施,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的投入力度,并将旅游产业列为西部地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扶持;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一系列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的政策,重点扶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3、国务院、甘肃省对旅游产业高度重视,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资源赋存临潭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总人口15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0%,少数民族中以回族、藏族居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共居地区。临潭县有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根据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全县共有以冶力关旅游景区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35处,其中有国家级资源2处,省级资源1处;以新城洮州明代卫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迹21处;以被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的洮州“万人拔河”比赛及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洮州花儿”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据初步分析,目前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景点有40余处。(三)产业发展现状临潭县旅游产业保持较快持续增长,冶力关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并辐射带动周围开发以“农家乐”等为主的旅游项目,成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旅游总收入由180万元增长到12388万元,分别增长28倍和66倍多,旅游综合收入已占全县GDP的14%,旅游业已成为我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并有力地带动了宾馆饭店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促进了农牧民增收。目前,全县从事旅游接待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度假村共27家,拥有床位3995张;冶力关景区共开发重点景点6处,建有各类酒店、宾馆19家,招待所、农家乐接待点500余家,可同时为10000余人提供食宿服务,旅游各类从业人员达45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4000多人。(四)临潭县旅游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旅游交通成为制约瓶颈因素,兰州——冶力关——新城——城关——合作的旅游大环线道路质量不高,冶力关核心景区无法与大旅游网络形成联动,全县景区的40%旅游连接道路为县乡道路,景区内存在多出断头路,景区内旅游环线尚未形成,通行能力差;旅游厕所严重不足,现有厕所标准有待提高;除冶力关外其它景点基本的住宿、给排水、供电、通讯、游客服务中心等基本旅游设施缺乏,基本旅游生产力尚未形成;旅游信息化工程尚待完善。二是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力不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特色农牧业、特色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尚不充分,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良性发展模式尚未形成;三是旅游产品单一,尚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产品仍以游览参观为主要模式,参与型、体验性、度假型等经济收益高、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深度产品开发不足;四是龙头景区的辐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旅游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旅游产业发展过份依赖冶力关景区,尚未形成全县旅游资源的有序、充分开发,旅游线路单一,由于受到资金缺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新城、红堡子、术布等地等大批优质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四是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旅游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关联度低,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弱。五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工作相对滞后,缺乏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六是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七是从旅游要素方面来看,六要素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旅游城镇功能不全,娱乐项目少,冬季旅游项目尤为缺乏。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引,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服务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形成新型重要产业为目的,调整县域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系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