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保护视力》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1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保护视力》教案.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1/30 文件大小:2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保护视力》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保护视力》教案保护视力教案(五年级活动)孝昌县花园镇农庄小学活动目标:1、认识视力表,了解自己的视力,会给同学测视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发展学生个性,在小组调查中研究、探索过程中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意识。活动难点:1、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生活中包含的数学知识。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1、课前去眼镜店了解有关视力的知识。2、课前抽样测量1—6年级部分学生视力,并把视力记录成表。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揭示课题1、出示有关视力的图片问:观察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师: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情况愈来愈严重,近视人群愈来愈多,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不仅如此,近视人群还是极具低龄化趋势,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视力,是多少吗,你们了解视力的相关知识吗,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动动脑,动动手来解决这些问题吧~相信在这过程中你会有不少收获的。二、活动1认识了解视力表1、视力表分几种,2、观察视力表三、活动2测视力(一)1、操作,记录汇报学生分小组测视力,并记录相关数据。2、把记录的结果制成统计图,什么统计图更合适,(条形统计图)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3、、观察统计图,你从统计图中能看出哪些同学的视力在正常范围,(二)课件出示课前测量1~、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2、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1)小组交流(2)各组代表交流(3)汇报四、活动3评价与体会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知识也不断增加,可视力却在下降,面对这个状况我们应作哪方面的努力,平时生活学****中应注意什么呢,2、总结建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靠眼睛去感知这个世界,如果眼睛出了问题,不但会是这扇窗户不在明亮,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这样保护视力:(1)读书姿势要正确。(2)读写时间要适宜。(3)读写光线要充足。(4)用眼时间不宜过长。(5)坚持做眼保健操。(6)定期检查视力。五、拓展延伸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同学的视力已经下降了,为了便于学****不得不戴上眼镜,可不同的视力应戴的眼镜度数也不一样,你知道视力与眼镜度数之间的关系吗,课后查阅资料或调查走访。保护视力教学实录(五年级活动)孝昌县花园镇农庄小学活动目标:1、认识视力表、了解自己的视力、会给同学测视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发展学生个性,在小组调查中研究,探索过程中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意识。活动难点:1、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生活中包含的数学知识。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1、课前去眼镜店了解有关视力的知识。2、课前抽样测量1—6年级部分学生视力,并把视力记录成表。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揭示课题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很多同学都戴着眼镜,说明他们的眼睛都近视了。师:,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情况愈来愈严重,近视人群愈来愈多,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不仅如此,近视人群还极具低龄化趋势,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视力。板书课题:保护视力二、活动1认识了解视力表师: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哪些视力表,生1:国际标准视力表生2:对数视力表生3:兰氏环视力表师:我们这节课主要来研究国际标准视力表。(教师出示视力表)师:仔细观察视力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图中从上往下有很多E字,E字也依次由大变小,并且这些字的方向各不相同。生2:旁边还有一排数字,与E字相对应,、、……..生3:最上面的字最大,看得最清楚,越往下字越小,越来越模糊。…………..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活动2测视力(一)师:测视力要注意哪些问题,你知道吗,生1: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测视力。生2:人应该在距视力表5米处进行检测。生3:测视力时要遮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观察。???????????师:下面就按照刚才说的方法一起来测测视力吧~(师生合作测视力并记录相关数据)师:接下来我们把刚才记录的数据整理一下,制成合适的统计图,什么统计图最合适,(条形统计图)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生:因为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楚的反映出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学生动手制统计图)师:通常情况下,,你从统计图中能看出哪些同学的视力在正常范围,(二)出示本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