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君子文化九思之九.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君子文化九思之九.docx

上传人:ipod0a 2019/12/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君子文化九思之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君子文化九思之九——君子的当代标准作者:冰火出处:君子论坛网当今社会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且众说纷纭。曾有人就何为君子标准做过一个调查,有近半数的人认为能遵纪守法基本上就是君子了。因为过去的君子就是守礼、复礼的,礼也是当时的制度规范;也有不少人认为太低了,遵纪守法应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标准;还有的人认为如今世风日下,能够遵纪守法的人也不多,这标准也不低了。我们首先把君子的概念定位为社会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形象。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总体的资格。形象地说,即是人作为人的品位和格调。从社会人格来说,其理想的整体形象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优秀部分,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质彬彬、仁义礼智、忠信恭恕,等等;但就具体的每个人来说,既有作为君子的共性标准,也有与其社会角色相应的差异性要求;从君子的成长过程来看,君子是通过个人修养和人生实践而被社会认可的,这个过程又是与其人生全程相伴相随的。一个人不可能生而即成为君子,一个君子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活生生的君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乃至错误;有某种劣迹的人也可通过修炼脱胎换骨变成君子。但不论如何分类制定,君子必有一个大致的标准。这个大致的标准可以用“正人君子”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正、中、和”,“正”是核心。《易经》所讲的“元、亨、利、贞(正)”,这是“乾”之四德,相对应于时有春夏秋冬,于人则有仁义礼智。“贞者,正也”,即正直、正义、坚贞之意。“养正则吉”,“正”具有光明正大的品格。《说文》解释,“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贞固,《周易本义》曰,“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坚定地守持正义、守住正道就能抓住做人做事的根本。孔子对君子也分别提出“正道”、“正名”、“正冠”的要求。孟子的“浩然正气”也有很大的影响。几千年来,老百姓衡量一个人是否君子,就是看其是否为“正人”,因此才有“正人君子”之说。可以说“正人君子”是传统君子文化的历史积淀,又是普罗大众口口相传的共同选择。用“正人”作为君子的标准,社会上大部分人能够接受,且大部分人亦有可能接近这个标准。“正人君子”,可以从四个方面解读:正心、正道、正见、正行。正心。君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随便某一日就能成就的。君子是修养、修炼、修正出来的。古代君子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修是前提,也是关键。君子成长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不修身不能成为君子,一日不修身即一日不是君子。“吾日三省吾身”,意即每天都要修身反省,终生都要修养。而《大学》所说,欲修齐治平,要“先正其心”,也就是说“正其心”是修身的基础、前提和关键。言行是修身的重要内容,言行表现于外,基础则在于内心的修炼。用现代的话说,心就是意识能力,意识能力就是人能够觉悟到外在的东西与内在的意念。心原本就是处于浮动、变化的状态,常言道起心动念,说明心中随时会有新的想法出现。禅宗故事中“风动”、“幡动”、“心动”的道理亦对此作了说明。孔子将自己修养历程总结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不逾矩”,达到君子的标准。正心,何为正的心?孔子说的是仁心,仁爱之心。他说只有他自己最好的学生颜回才能做到“其心三月不违仁”,可见做到正心的不易,守住正心更不易。何为正心,孟子说“恻隐、善恶、辞让、是非”是心之四端,分别比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