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9/11/221研究中国古人的姓氏和名字,是我国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阅读古文献,研究中国历史的不可缺少的知识。姓氏制度、名、字、号的演变,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各民族的融合、婚姻习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它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一个重要特征。2019/11/222一、图腾感生与姓氏起源我们这里所说的“图腾”,即族号。“图腾感生”,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指母系氏族时期的人们不了解男欢女爱媾和生子的奥妙,而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之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自然物,大多数为动物。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人们认为,氏族中的女性只要与图腾发生神秘的接触,就可以感而受孕,有关远古圣处女感生的方式大致有下列几种:2019/11/223一是“履迹”感生,即圣处女踏某种足迹而受孕《易·系辞》正义引《帝王世纪》:“有大人迹出于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牺。”姜嫄履大人之迹(熊迹)姬姓二是“吞物”感生,即圣处女下意识地吞食某种图腾物而导致受孕,这一类图腾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卵。《白虎通义·姓名篇》载:“禹姓姒氏,祖以薏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鸟子也。”《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2019/11/224三是“遇异”感生,即圣处女与怪异图腾事象发生接触或受其“干扰”而导致受孕,这一类图腾多为无生物或自然气象,如雷电。《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记载“(黄帝)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帝王世纪》云:“帝尧,陶唐氏,伊祈姓。母曰庆都,生而神异,常有黄云覆其上,为帝喾妃。出以观河,遇赤龙,吨然阴风,而感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说文》上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2019/11/225《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这里的“天”就是冥冥之中作用于始祖母圣处女身上便导致其受孕的异物,也即图腾。所谓“母感天而生子”,实为母感“物”而生子。这一直接导致始祖母受孕的异物或曰始祖母的原配男根——图腾,就成了氏族的共同崇拜物,奉若神明,而且禁止食、杀、冒犯。这样,氏族社会的先民就将祖妣崇拜与祖妣的原配“男根”——图腾崇拜熔为一炉,而且将图腾物的名作为氏族部落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符号标志,这就是族号。2019/11/226不同氏族部落的全体成员头上,都顶有一个代表他们本部落的图腾名称——族号,画在旗帜上或者刻在山崖上,有的还刺在身上。当部落与部落之间发生交往时,这一名称就成了他们的区别符号;当部落与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或流放他乡时,这一名称——族号就无疑产生了精神纽带作用和强大的凝聚力量。久而久之,作为各族族号的图腾,就逐渐演变成了同一氏族的共同标记——姓。这就是由“图腾感生”演化的姓的秘密。生殖崇拜是图腾崇拜的中心,也是人类赖以繁衍的基础。2019/11/227二、姓与氏的使用姓表血统,有“别婚姻”的作用。在氏族社会中,同姓不婚,实际上就是说,同一氏族内部的人不得通婚。《左传·禧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氏族不得不分若干支,同时母系氏族逐渐转变为父系氏族,这样从母亲的姓逐渐变成了父亲的姓,即由母系转变为父系。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氏表官职、表居地、表职业,同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是我国古代姓与氏未合而为一前姓与氏最基本的特点。2019/11/228女子出嫁后采用下列几种方法称呼:1、在姓上冠以所出生的国名。如:齐姜、褒姒、晋姬、秦赢、陈妫等。2、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如:秦姬、芮姜、息妫、江芈等。3、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如:赵姬(赵衰妻)、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如:武姜(郑武公妻)、共姬(宋共公妻)、昭姬(齐昭公妻)、敬嬴(鲁文公妃)、文姜(鲁桓公妻)、齐归(鲁昭公母)。2019/11/229王侯以国号为氏,如郑捷(郑文公)、蔡甲午(蔡庄公)、齐环(齐灵公)、宋王臣(宋成公)。王侯的子孙以公子、公孙为氏。如公子目夷(宋桓公的儿子)、公孙友(宋桓公的孙子)。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屈原(楚国贵族,本芈姓,因受封到屈地)。以所居的地名为氏,如西门豹、东方襄仲、北郭骚、南宫敬叔、百里奚、柳下惠。以官名为氏。如卜堰、祝、司马穰苴、乐正克、史墨、士会。以祖先的字或谥为氏。如:公子目夷,字子鱼,公孙友的儿子就以其祖父公子目夷的字——子鱼为氏,称鱼苔、鱼石。孔子的六世祖公孙嘉,字孔父,孔子就以孔为氏。庄辛以其楚庄王的谥号“庄”为氏。以技为氏的,如巫、陶、甑等。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