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佛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佛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19/12/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佛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嘉应大学,中国广东梅州514015)摘要:通过分析佛山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而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灾害及其成因,思考如何预防灾害,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词:佛山地理自然灾害和谐1、佛山市地理概况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临近海洋,温暖多雨,四季常绿。全境于北纬22°38′~23°34′,东经112°22′~113°2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在1800小时左右,无霜期达350天以上。低山丘陵多发育红壤、赤红壤,有少量黄壤,平原则为水稻土、堆叠土,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玻璃砂、稀有金属和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江河水产资源等。佛山市域东距西、南距北均约103公里,大致呈“人”字形,,辖佛山城区、石湾区两区,代管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高明市四市。佛山市距广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东莞、清远等工商业城市均在50公里以内,离澳门、香港也在100公里左右。有纵横交错的水陆空交通干线:广茂铁路横贯本市东西,广海、广珠等主要公路干线穿越境内,广佛、佛开高速公路和广深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经佛山而过;佛山机场位于本市南海境内,已开通航线19条;50多条主要水道,近1000公里的通航里程和20多个口岸使水上运输四通八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佛山市的主要自然地理灾害佛山位于珠江口附近而且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区,河流纵横交错,形成水网。水系内除西北江干流及其主要分流河道外,集雨面积超过1000km2的河流有高明河。,有支流河道11条,;,有支流河道13条,。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形成了我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水、内涝和台风,给我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由于佛山位于珠三角中部的河网区,水量及集雨量充足,加上我市临海并受到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影响,降雨量大,夏季时常发生大型暴雨,为洪水的形成带来了天然的条件。据国家三水水文站从1900年至2001年共94年的水位记录资料,;由于河口演变,近岸水文等因素影响,三角洲地区90年代以来水文变异较大,河道分流比发生变化,洪峰传递加快,水位流量异常,洪峰流量频率高于原分析的相应水位频率。然而洪水影响的只是我市的局部地区,又因为我市政府修建堤围及时维护,在多处修建水库蓄洪储水,加上气象部门密切观测天气状况,并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水文部门密切关注西江和北江上游水情变化,做好了水情报告,我市很少发生特大型的洪水灾害,局部受洪水影响的地方很少会出现人员伤亡报告,市民的财产生命也得到了保障。作为佛山人感觉更深的就是内涝灾害。由于收到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市夏天不时会有连续性的暴雨或特大型的暴雨发生(1957年至2001年共44年气象资料记录,出现日雨量80毫米以上的暴雨就有37年)加上地区部分排水系统老化,淤塞,经常会导致局部地区一段时间的内涝,水浸,影响到市民的出行。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定期清理淤塞渠道,对道路的建设也应该更为科学地设置更好的排水系统。2009年,我市15宗地质灾害,3宗崩塌,8宗地面塌陷,1宗地面沉降,由于应急即时,措施到位无造***员伤亡。从诱发因素分析,主因是地质灾害有6宗,占总数40%,人为因素为主有9宗,占总数60%。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