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真武汤的临床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真武汤的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12/2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真武汤的临床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真武汤的临床应用摘要:真武汤出自于《伤寒论》,当前临床很多疾病,只要满足肾阳亏损,造成阳虚水泛的病理,都可以运用真武汤加以治疗。木文我就真武汤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及论述,列举真武汤常用于的几种临床病症。关键词:真武汤老年人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足泌尿系统感染心源性水肿张仲景【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1-8801(2014)04-0334-011真武汤的由來及临床应用依据真武汤方载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冇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证,病位在肾、涉及心、脾胃、肺等诸多脏腑。乃临床上治疗阳虚水泛Z代表方剂。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阳化气行水,此为君药;茯苓甘淡渗利,健脾利湿,以驱逐水邪;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脾恶湿,得阳则运,故佐以苦甘性温之白术健脾燥湿,扶土以制水泛;生姜味辛性温温屮散水走而不守,既可助附子温阳祛寒,乂助茯苓、白术健运行水;三者共为臣药合收培土制水之功。君臣相配可使肾阳复脾运健,气化行,水道利。白芍苦酸微寒,敛阴和营,与附子同用,破阴结而布阳和,使邪水去而真阴不伤。临床实践表明真武汤并非只局限在治疗肾系疾病,对于临床上各系疾病均可以应用真武汤加减进行辨证论治。《医宗金鉴》云“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其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用附子之辛热壮肾之阳而水有所主矣;白术之苦燥建立屮土,而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温中有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健土制水Z中有利水Z道焉。而尤妙在芍药Z酸敛加于制水主水药中,一以泻水,使子盗母虚,得免妄行之患;一以敛阳,使归根于阴,更无飞越之虞。孰谓寒阴之品无益于阳乎。”。病例:张某,男67岁,2009年10月初诊,头晕不适一年,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三天,加重一天。既往高血压史一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坚持至今,血压维持140/100mmII「一月前浴后,感觉腿沉走路乏力,未见其它不适没在意,三天前起床出现眼睑和双下肢浮肿走路沉重乏力,因十一长假未去医院,来诊要求暂时口服屮药,待上班后系统检查后诊治。刻诊:面色光白、眼脸及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畏寒、头晕、心悸、口不渴、小便尿少而清、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测血压:150/100mmIIg,此属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治以温阳利水。处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炮附子30g(先煎1小时)、芍药20g、、泽泻20g、桂枝10,三七末5g(冲服)、黄罠30g、生姜30g(后下),药用五剂后,头晕、心悸及眼脸浮肿症状消失,畏寒、下肢浮肿去其大半,心情愉快,要求复诊继续服药,继以真武汤随症略作加减,共服药十八余剂,诸症消失,神清体健。测血压130/83mmIlg,无明显不适症状,电话随访,未见复发。。患者,女,73岁。风湿性心脏病史40年,喘促,心悸,颜面及下肢水肿,腹胀满,不能平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结代。长期服用强心、利尿、抗凝、改善心肌重槊之剂,效果不佳。证属阳虚水停血瘀,给予真武汤化裁:茯苓12g,赤药15g,白术9g,生姜9g,炮附子(先煎)25g,丹参20g,红花10,桃仁10g,泽泻15g,肉桂10g,牛膝10「7剂水煎服,原口服夯未变。7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