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12/2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作者: 单位: 邮编: )一、宏观经济学恒等式和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原因利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所得到的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定义上是恒等的。在开放经济中,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从支出法得到GDP=C+I+G+X-M(1)其中C为消费,1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X为岀口,M为进口。特别地,人们定义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余额CA为其出口商品和服务与进口商品和服务之差,即CA=X-Mo显然,如果X>M,则存在贸易顺差或经常项目盈余;反之,如果X<M,则存在贸易逆差或者经常项目赤字。从收入法看则有GDP=C+S+T(2)其中S为私人储蓄,而T则为税收(即总税收扣除政府转移支付后得到的余额)。结合⑴和⑵,我们又可得到如下的恒等式X-M=S-I+(T-G)⑶其中左端为经常项目余额X・M,右端第一项S为其国内的私人储蓄,第二项I为其国内投资,第三项「G则为政府的财政盈余,它代表了政府收入(税收T)与政府支出(G)之间的差值。与之相比,当T<G时,人们将G-T称为财政赤字。尽管在这个恒等式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大小可能是相互依赖的,但它还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有用的思路,从美国的私人储蓄、国内投资和财政赤字三个方面来考察其贸易逆差或经常项目赤字形成的原因。特别地,如果(3)右端各项的一些短期变化是由某些政策冲击所导致的,则这样的分析就更加具有合理性。首先,根据恒等式(3),假定其他情况不变,私人储蓄S的减少或者国内投资的增加都会导致经常项目的恶化。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如果一个国家自己的储蓄无法满足高涨的投资需求,它只能通过向其他国家融资或者借债来弥补缺口。所提供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在1998—2003期间,美国的GDP持续增加。显然,相应的国内投资是维持这种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的确,在此期间,美国的国内总投资也在持续增加,但与此同时,美国的私人储蓄却几乎在持续下降。从绝对值上看,在1998年美国的个人储蓄为2760亿美元,但到2003年,迅速降低到1638亿美元。从相对值看,美国居民的储蓄倾向更是低得惊人,在1999年后,甚至不足3%o显然,如果没有外国的借款,如此之低的居民储蓄倾向是无法支撑其高涨的国内投资需求的。以2003年为例,美国国内总投资和个人储蓄之间的差值为14719亿美元之巨。到底是什么样的政策行为导致了这样的情形呢?或许通过考在该时期内美国的利率变化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一方面,由于利率决定投资的边际成本,当利率降低时,人们的投资需求就会相应地增加。另一方面,利率也是影响人们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关键因素。从跨期消费的角度看,储蓄的目的是通过抑制现期消费以增加将来的消费。也就是说,利率实际上衡量了人们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这样,当利率下降时,人们将更加偏好于现期消费,从而导致储蓄减少。从可以发现,近年来,美国的年利率持续下调。以财政部三个月新发债券利率为例,%,但到2003年,%o根据格林斯潘2004年2月在美国国会的作证报告[2],美联储在2003年连续降息是因为要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避免美国经济的衰退。他特别指出,2003年,由伊拉克战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根据恒等式(3),假定其他情况不变,财政赤字的增加也将导致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