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创新金融扶贫方式 助推农民脱贫致富.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新金融扶贫方式 助推农民脱贫致富.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6/1/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新金融扶贫方式 助推农民脱贫致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推农民脱贫致富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自治区六大工程之首,举全区之力,加大投入,集中攻坚,并提出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从2013年到2017年每年为省级领导联系的38个重点扶贫旗县每个投入1000万元、为其他19个贫困旗县每个投入500万元扶贫资金,。农行内蒙古分行为配合工程推进,计划每年累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50亿元左右,5年累计投放300亿元。该模式是金融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对“杠杆式”扶贫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金融扶贫富民”农行走在路上为做好金融扶贫富民工作,农行内蒙古分行设计了“富农贷”、“强农贷”两项专属产品。在加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农牧民发家致富的基础上,突出了农牧户个人信贷资金支持。在使用方式上,采用可循环的方式,三年内随借随还,方便资金周转;在额度申请上,根据贫困户需求每户可贷1000―50000元不等,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要;在利率优惠上,本着保本微利原则,在可执行贷款利率范围内给予较大幅度的让利,真正让农户得实惠。赤峰市巴林左旗,是赤峰市北部农业人口最多的旗县,农牧户脱贫致富始终是大问题,在其中脱贫致富发展产业启动资金不足的这个关键难题,更是牢牢困扰着当地政府。对此,当地政府与农业银行合作,依托130万元政府担保补偿金发放700多万元“富农贷”,以四方城村为实验点,发展肉羊养殖。在扶贫项目的带动下,该村259户养羊户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6000只,快速增加到现在的3万只,使肉羊产业成为四方城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项目发展养羊的扶贫户户均纯收入,到2013年年底达到2万元以上,预计今年更将达到3万元以上。也正是基于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农行内蒙古分行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扶贫办合作,由政府出资设立担保补偿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贫困农牧民贷款提供无偿或有偿担保,降低了农牧民贷款准入门槛,使绝大多数有生产能力的农牧民都能得到金融支持,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这一做法后来被形象地称为“杠杆式”扶贫。“杠杆式”扶贫农行稳步前进其实,在如何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应,将以往“输血式”扶贫方式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的问题上曾有不同想法。有人说扶贫资金要平分,人人有份,也有人要求用扶贫资金购置生产资料分给贫困户发展生产。可以往的经验告诉大家,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方式贫困户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靠、要”思想严重,而“杠杆式”金融扶贫模式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建立有效风险防控机制,既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又保证了信贷资金按市场化运作,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实现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对此,农行内蒙古分行坚持“商业化运作”的方式,与扶贫救济截然不同。在贷户的选择上,充分发挥政府和银行合力,由村委会、乡镇、旗县政府扶贫部门层层推荐后,最终由旗县农行按照贷款条件确定发放对象。在让利于民上,既体现让利、优惠的信贷政策,降低农户贷款成本,又坚持“有借有还”的规则,培育农牧民诚信意识,使农户从根本上转变“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诚信意识和效益意识。在贷款管理上,充分发挥嘎查村委会、苏木乡镇政府的作用,与农行共同做好贷款推荐把关、贷后管理、贷款偿还及贴息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