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都江堰旅游及酒店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61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都江堰旅游及酒店分析.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12/3 文件大小:6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都江堰旅游及酒店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都江堰旅游及酒店投资与定位的概念性分析报告一、都江堰旅游市场1、都江堰市旅游市场概况从上表可以看出,04-07年都江堰旅游市场逐年增加,都江堰旅游收入高于青城山。1)、都江堰市旅游经济地位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整个都江堰的旅游经济占比全市GDP的比例较低,2005年只占比18%左右,%左右,经济地位并不高,整个经济的开发并不足。2)、四川省星级宾馆开房率200520062007年1-、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市场发展情况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大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大力实施“四个一体化”(即城区与景区一体化、旅游与文化一体化、旅游与生态一体化、旅游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旅游业三个转变”(即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都江堰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均在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0多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1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5亿元,其中旅游门票收入达1亿元。2006年,,%,,%,,%。1)、旅游资源人文胜迹众多;都江堰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堪称“举世无双”。自古即以“幽甲天下”着称于世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凝聚了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平原往川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是西蜀文化与藏羌文化的交汇区,民族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生态环境绝佳。市内地形多样,平原、丘陵、低中高山齐备,地形地貌奇特,植被丰富,是岷江上游和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在内的高等植物和动物14000余种,被誉为“世界天然植物园”、“野生珍稀动物基因库”,并建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是中科院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集灌溉、防洪、发电、旅游功能为一体,是开发水体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人居环境最佳。%,城区绿化率33%,℃,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人称“天然氧吧”。全市人均寿命75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岁,是著名的“长寿之乡”。2)、先进的旅游营销(1)以旅游规划为龙头。都江堰推进旅游开发整体化,坚持高标准制定旅游规划,构筑精品旅游区基本框架。制定实施了《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青城山—都江堰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全面振兴计划》、《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虹口生态旅游专项规划》、《龙池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2)推进旅游产业品牌化。坚持把旅游发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开发建设了青城山道教文化生态旅游区、都江堰水文化城市旅游区、龙池—虹口生态度假旅游区等三大各具特色的著名旅游景区和青城外山、翠月湖、莲花湖等新景区(点),景区面积已达300多平方公里。推出了“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灌溉中国、青城山道行天下”等形象品牌,客源市场不断扩大。(3)推进旅游发展社会化。坚持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全市已建成各类宾馆、饭店、山庄、度假村等214家,总床位达3万余张,其中,星级宾馆13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7家),正在兴建美伦国际酒店学院五星级酒店、经都五星级酒店、蓝光五星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4)推进旅游设施配套化。坚持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日臻完善。(5)推进旅游产业人本化。坚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将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协调发展。3、城市规划打造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区1)、都江堰的规划根据《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