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临床的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临床的观察.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12/5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临床的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临床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是我国肿瘤性死亡原因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放射介入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发热,临床报道表明,%的患者出现发热(发热率甚至可达到100%)[2],且单用退热药及抗感染治疗无效或不能完全缓解,且存在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而中医药在治疗此种原因不明的发热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纳入标准:病历选择标准:参照2003年9月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3],经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发热,-°C之间。排除标准:①转移性肝癌或合并肿瘤肝外转移者②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发热、过敏性发热、及肿瘤转移至下丘脑引起的中枢性发热③受试药物为口服制剂,呕吐频繁或厌服中药应予排除④全身情况极度不良,伴发精神病者⑤年龄275岁、W18岁者。剔除标准:临床观察期间体温^39°C,发现感染性发热、过敏性发热、及肿瘤转移至下丘脑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发现应予剔除。;本资料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经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愿意接受介入治疗,且治疗后有发热的住院患者。6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40岁到70岁,平均年龄55岁。对照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34到68岁,平均年龄5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热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两组TACE均采用Seidinger穿刺插管技术,在DSA下导管经肝总动脉至肝固有动脉或远端分支后,将导管超选择到达靶血管,先经导管缓慢灌注化疗药物(ADM,40mg/m2;5-FU,500mg/m2),再将DDP(50mg/m2)与超液态碘油的混悬液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如果门静脉主干无明显阻塞,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或细条栓塞肿瘤血管,造影证实满意后结束治疗。术后给予护肝、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介入术后,6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第一次出现发热即予治疗。小柴胡汤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统一熬制,真空包装,保质期3个月,消炎痛栓由我科提供。治疗组与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2克,法半夏10克,党参10克,甘草5克,黄苓12克,生姜3克,大枣3枚,症见气阴两虚者,加天花粉20克,知母15克,麦冬15克;热盛者,加石膏20克,梔子20克,连翘20克;有痰者,加浙贝母15克,瓜萎15克;湿热蕴结者,加茵陈15克,黄柏15克,龙胆草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续7剂为一疗程。对照组予消炎痛胶囊(呷噪美辛胶囊),规格:25mg/片,一天两次,餐后服。;1・3观察指标 (1)两组用药期间,用药后30分钟测体温一次,直至体温下降,以后每隔2小时测体温一次,停止用药后至停药第7天每隔6小时测体温一次,记录用药后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两次发热间隔时间。(2)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肝肾功能,并记录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