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910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12/6 文件大小:9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东莞市、中山市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23市3县。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2000年末总人口2306万(计入外来人口为4150万,以下括号内数据均为同一口径数据),%(48%)。人口密度546人/平方公里(995人/平方公里),()。一、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展迅猛。逐步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强生产能力、外向度高、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展,已培育起雄厚的竞争力基础。珠江三角洲现已成为以电子、电气为主导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龙头,以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为支柱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全球性信息技术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已从以劳动密集型轻纺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初期阶段,逐步进入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较大比重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并形成了更为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和日益紧密的珠港澳经贸合作关系。高速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大力推行体制改革、发展外向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鼓励多种形式经济的成长并尊重地方发展的自主选择,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珠江三角洲积累了巨大的投入能力,二十世纪90年代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有了更广阔的资金渠道。20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镇已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万亿元,培育起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发展(见表1)。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在增加就业、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越来越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推进城市化,促进城镇健康发展更成为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措施。表1:城镇发展与城市化指标(2000年)指标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占全省%设市城市(个)522344大城市(个)12975中等城市(个)221150建制镇(个)155637431城镇户籍人口(万人)(%)(※)/                                                                                                                         标注※的城市化水平是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口径计算。  (一)城市化特征  1、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政府建设投资拉动和外资、民间资金的多重推动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发展表现出鲜明的政府主导与地区自发增长相结合的特征,城镇建设模式逐步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投资主体并存的局面,城市化模式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自上而下”的城市化转变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共同发展的城市化格局。城镇发展机制日益市场化,城市化动力强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珠江三角洲涌现出多种城市化发展模式,包括“以下(乡镇以下的各类企业)促上(市级企业),遍地开花”的东莞模式,“中间(乡镇企业)突破,带动两头(市属、村办企业)”的顺德模式,“以上(市属企业)带下(乡镇以下企业)、一镇一品”的中山模式,“六轮(市、镇、村、经济社、联合体、民营经济)齐转,各显神通”的南海模式,等等。  2、基本形成一体化的城乡发展格局  城市拓展和乡村城市化的双向作用,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共同作用下,珠江三角洲产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快速流动,城市建成区迅速向外扩张,乡村地区广泛城市化,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大中小城镇相结合、多层次的城镇体系,总体上呈现出集聚性、区域性的趋势。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大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支柱,产业不断升级和重组,区域发展重心逐步向大、中城市集中,大、中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小城镇亦成为新的人口和产业集聚点。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和升级,珠江三角洲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单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