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川剧资阳河流派.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川剧资阳河流派.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川剧资阳河流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追寻逝去的川剧“资阳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88更新时间:2007-10-2017:51:17在资阳历史上,以“资阳”之名写进了全国性词典的名词有两条,一是“资阳人”,二是川剧“资阳河”。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川剧以其高雅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辐射至西南数省,使其成为没有影视文艺的时代里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在川剧的风行、普及及推广、衍化过程中,资阳,以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川剧的一大重镇,进而形成川剧四大流派之一的川剧“资阳河”。遥想当年,川剧界的各大门派,各个山头的各路英雄豪杰年年定期会聚资阳,群雄逐鹿,追逐心中那神圣的艺术美名,资阳便是当时川剧界的千虑一戛纳、好莱坞,他们所争得的每一份荣誉便是而今的金熊、金棕榈、奥斯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荡涤之中,川剧风光不在,“资阳河”也渐行渐远,古老的资阳河已走进历史。作为资阳人,百年川剧“资阳河”,为我们留下的是荣光,积淀的是文化,为了繁荣新时期的新文化,我们有必要——追求逝去的川剧“资阳河”一、川剧的产生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皮黄)、弹戏和四川原有的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称“川剧”。成都和重庆,为川剧两大演出中心。川剧大约是在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当时,北边的陕西、甘肃和南方的湖广等省大量移民流人四川,随之带来了具有各地乡土气息的戏曲艺术。这些外来戏曲艺术经过与四川本地戏曲艺术的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其它戏曲艺术的剧种——川剧。川剧包括昆曲、高腔、胡琴。弹戏和灯戏等五大声腔。其中高腔源于明代流行于江西等地的“弋阳腔”,结合四川民间秧歌演变而来;胡琴戏由徽剧和汉剧演变而来;弹戏的源流是陕西的秦腔,清朝道光年间传人四川;灯戏由四川民间小曲演变而成;昆曲则源自苏州的昆山腔,相传是清朝康熙年间传人四川的。从传人地域看,川剧的昆、高、胡、弹是分别由川西岷江,川南沦江,川北嘉陵江等四条河道输人的,故有“四大流派”之说。名称的正式出现大约是在清同治时期,同中国其他剧种相比,川剧的最大特色是它的高腔。川剧的角色与京剧雷同,分生、旦、净、末、丑等,以生、旦,丑角戏居多。川剧的服装与脸谱与京剧也是大同小异。服饰以明代服饰为基础,参照唐、宋,元。清的服饰制成一种统一式样,没有朝代、地域和季节的分别。川剧以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的不同,以“四条河道”为中心,形成四种各具不同特色的流派:一是“资阳河派”,主要在自贡及内江地区各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二是“川北河派”,主要在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较多;三是“下川东派”,主要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受徽剧、汉剧影响较多;四是“川西派”,主要在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坝调”。川剧剧目繁多,其中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所喜爱。有的演员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等,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使川剧令人叹为观止。二、川剧“资阳河”的形成资阳县城隍庙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前后。后因资阳县属几经更易,殿宇疏于维修,直至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始由知县卢湘主持,迁建于县城城南宣化街轮藏寺废址。经清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四次较大规模增修,。红墙绿瓦,殿字重重,其建筑之巍峨,规模之宏大,当居巴蜀府、县级城隍庙之前列,而香火之鼎威,则是其它城隍庙无法比拟的。乾隆皇帝为嘉奖资阳城隍“护国佑民”之功绩,除下诏封资阳城隍为“显佑伯爵”,晋号“显忠”外,并亲笔御书“显忠大王”四字金匾,派员送往资阳,高悬于城隍庙正殿之上。在迎接金匾这天,适逢庙会正期,知县杨周冕陪同护匾官员在戏棚内一面进餐,一面看戏,宾主不时为川剧艺人的精,彩表演而端杯忘饮,击桌惊叹!戏完时,杨周冕立即叫随身差役取来笔墨纸砚、即席挥毫,书写了苍劲潇洒的“可以观”三个大字。知县题字,既是对戏班演出的赞誉,更是对城隍庙会戏这一盛举的肯定。会首们特将三字制成金匾,悬于戏台正中的三星壁上。皇帝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