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防暑降温培训培训内容一、什么是高温二、高温会引发什么危害?三、高温致病的机理?四、中暑的预防与急救?35℃-是关系安全生产和人们健康的一个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温度,是高温和中暑的预警温度。 如果气温超过33℃,人体便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这时人体的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来散发体内蓄积的热量。当气温达35℃时,皮肤的血管开始扩张,心跳开始加快,血液循环也随之加速,导致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好几倍,以增加体表的散热量。此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当气温达35℃以上时,心脏泵血量会增加50%至70%。所以说:超过33℃就称之为高温!!!一、什么是高温?高温会引发哪些危害水盐代谢当水分丧失达到体重的5%—8%,而未能及时得到补充时,就可能出现无力、口渴、尿少、脉搏增快、体温升高、水盐平衡失调等症状。神经系统在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下由于负诱导,使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受抑制,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均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高温会引发哪些危害循环系统由于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同时高温使血管扩张,末梢血液循环的增加,加上劳动的需要,肌肉的血流量也增加,这些因素都可使心跳过速,而每搏心输出量减少,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也有所改变。神经系统由于高温环境中胃的排空加速,使胃中的食物在其化学消化过程尚未充分进行的情况下就被过早的送进十二指肠,从而使食物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体内血液重新分配,皮肤血管扩张,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这样就会引起消化道贫血。中暑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2010年7月,“中暑”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根据GBZ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产生中暑的原因气温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健康状况肥胖不良作业环境:作业环境温度>33℃,或湿度>80%或<30%,或通风效果差等;机体产热增加:体力劳动强度大,人员有发热、甲亢、心血管疾病、服某些产热药物…机体散热减少:湿度过大,肥胖,衣服不透气…汗腺功能障碍:皮肤大面积瘢痕形成、硬皮病、先天汗腺缺乏…其他:个体高温适应能力差、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致中暑因素中暑分级单击添加重度中暑单击添加轻度中暑中暑先兆Page10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并予以密切观察。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头昏头痛、口渴多汗、耳鸣、全身疲乏、心悸、恶心胸闷中暑先兆请记住先兆中暑的表现判断自己是否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