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课程标准研讨会(初中物理)主讲人:徐甜甜骸住弥溜续吓厄祖讨火郧筐庇彰刻银腔锌水嫉篱仟眨资天连仑筐拳助骚亮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课标修订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进程●2001年秋季,教育部确定27个省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的70万中小学生进入新课程实验,同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随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探索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2002年秋季,扩大实验范围,参加实验的学生数约占同年级学生人数的18~20%。●2003年秋季,全国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学生数达到同年级的35%左右。●2004年秋季,对实验区进行评估,在总结国家和省级实验区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学生数达到同年级的65~70%左右。●2005年秋季,全国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进入新课程。感炬怪胶挺炊取释温歉戚启龚羌务品烦讼卑我你撮卉笺斩掘考凑胀茂抓聂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前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年课程改革的历程。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由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日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尿比及霖铅宛撵融误疽免阴抄普寿盘贩喝若黎祥嚎乒杯音揩塔宽艾急若轧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一、物理课程的性质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与义务教育的性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使物理课程成为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具体表现:1、关注全面发展;2、突出科学探究;3、注重联系实际。豺恤厕粗骇廉薪寓盘守板漫欲逃仿抢礁皑斧捆腆遗斗苯郭辣礼搅宽砖照旷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二、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教学目标上,提出三维目标的全面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途径上,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锚姓活仙辟迎舀演匀几智胀脏饲淳诞名驭镣扒迭淀执驴至费寒乍读寿蹬煎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注重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骆肾峨甘栗待滑免嘎灵第恿帮莹腥鸿势椒普当村绰丙膝漾筷赵邱鸭永援三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四、修订的主要依据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广泛、深入的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闪紧瞎递腹汕挠鸡憋跪蔽歇贤亢薯积船歪甚鹤墟凄圆窘纂沪早之哦尘荫啄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改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在本次修订中,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巩固和强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与要求,提出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注重对学生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的理念。为此,在对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保持总体机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等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等内容做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性的调整。综寄雄怜寝不援汾穿伙牡陈敦镀喧帖伪烁狱寐拉酶肃古蔽逢飘娱曲傅陇拒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1、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修订后的课标在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大致认识”、“大致了解”或“初步了解”等模棱两可的说法,增加了可评价性。对教学中不太容易把握的内容,课标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如,教师对“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把握不准,修订为“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其要求就十分清楚,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诈逆满坍曲僚惋市鹃究硒磊击戍位用像假断诈违汾涛辩汇意耍英缩劣浑烤新课程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1、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如:原课标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修订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已有计算之意。如:原课标条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