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秦汉时期的护林造林育林制度.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秦汉时期的护林造林育林制度.doc

上传人:n22x33 2016/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秦汉时期的护林造林育林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秦汉时期的护林造林育林制度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王子今在秦汉经济进步时期,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林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之一也得到发展。当时护林、造林、育林诸制度的形成,反映出秦汉林业生产形式某些对于后世富有启示意义的特征《礼记·月令》中已经有关于护林的制度化的民俗规范。如“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季春之月,??无伐桑拓”“孟夏之月,……..毋伐大树”“季夏之月,……….乃命虞人人山行木,毋有斩伐”等等。按照汉代郑玄的解释,其意义在于“顺阳养物”。秦汉时期,这一类规范进一步凝定化《淮南子·主术“草木未落,斤斧不得人山林。”《众汉书·货殖传》“草木未落,斧斤不人于山林。”护林的直接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不致于破坏过度,以其自然再生能力满足长期采伐的需要,即《盐铁论·通有》所谓“斧斤以时人,林木不可胜用”。云梦睡虎地秦简《田律》明确规定“春二月,毋取伐材木山林”居延汉简中可见政府以诏书形式保护林木的情形:建武四年五月辛已朔戊子,甲渠塞尉放行候事,敢言之。诏书曰吏民毋得伐树木,有无,四时言。谨案部吏毋伐树木者,敢言之。要求保护树木的命令以皇帝诏书形式颁布,贯彻直至边塞军事组织基层,下级军官须严格检查并草拟文书上报。在《四民月令》“正月”条下有这样的内容“自是月以终季夏,不可以伐竹木,必生虫“或日‘其月无壬子日,以上旬伐之,虽春夏不蠢。’犹有剖析间解之害,又犯时令,非急无伐。”,反映春夏季不可以伐木的规范,在有些地区已经形成具有某种神秘主义意味的民俗禁忌了秦汉时期,林木茂盛的帝王苑囿成为事实上的自然保护区。汉赋虽有夸饰之辞,然司马相如哎上林赋》所谓“深林巨木”,“攒立丛倚”,“长千初,大连抱”云云,应当是对上林苑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班固《西都赋》说关中“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长安“西郊则有上囿禁苑”,内则“茂树阴蔚”,宫殿区中亦“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张衡《西京赋》描述长安宫殿区“嘉木树庭”,“兰林披香”。而上林禁苑“林麓之饶,于何不有”,“嘉卉灌丛,蔚若邓林”,“吐葩保荣,布叶垂明”。《汉书·成帝纪》“大风拔甘泉寺中大木十韦以上”甘泉宫殿区也多有十人合抱的巨木。皇家禁苑四周有竹篱围护’。即使贵族亦不得擅自“阑人”一般人更严禁进人,因而可以保证其中林木不受砍伐天然林木的保护,可以起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作用。宫苑之中“玉树葱青”(《三辅黄图》卷二),“翠气宛延”扬雄《甘泉赋,形成幽雅清静的氛围秦汉林业成就的更富有积极意义的因素,是对造林育林的重视。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有关于“树木”即栽植林木的内容,如正月丑,二月戌·?十二月辰,毋可有为,筑室坏,树木死。一五正壹未不可以封树木,木长,封树者死。一二四正叁等等。可见栽植林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属于极其常见的经济活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常常有表现宅第周围林木繁盛的画面,大多树种相同,排列规整,这固然有图案设计追求整齐有序的因素,但也很有可能作者描绘的正是住居四周的人工林。《三辅黄图》卷一记载,长安城中“松柏茂盛焉”,城门亦皆“周以林木”。《初学记》卷二引枚乘《柳赋》“漠漠庭阶,白日迟迟,呼磋细柳,流乱轻丝。’是知民居庭院多植柳。《古诗十九首》有所谓“郁郁园中柳”,“庭中有奇树”,“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的诗句。《太平御览》卷九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