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土壤地带性和我国土壤地理分布.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壤地带性和我国土壤地理分布.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9/12/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壤地带性和我国土壤地理分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土壤地带性概念土壤地带性规律:通常根据生物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成土因素在地面上的分布规律来确定土壤得分布规律,这种土壤与生物气候相适应的分布规律称为土壤地带性规律或显域性规律某些局部地方,土壤分布除受生物气候等地理性因素制约外,主要取决于地形、母质等地方性因素,则不属于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而称之为土壤地方性分布律。土壤分布规律类型有: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土壤区域性一、纬度地带性指土壤的水平分布与纬度相平行的分布规律。由于太阳照到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而变化,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生物(植被)分布发生变化,土壤也呈现一定分布规律。二、   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山脉、风向影响,土壤分布与经度相平行。一般距离海洋越远,气候越干旱,距离海洋越近,气候越湿润。气候不同,生物特点也不相同,必然对土壤形成与分布带来重大影响。三、土壤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呈现有规律分布。一般在山地上,基部温度高。由下向上温度逐渐下降(°c/100米)。而湿度由下向上逐渐增加,植被也就出现有规律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出现垂直分布规律。一般把自基带土壤随海拔高度向上依次更替现象叫正向垂直地带性;反之称为反向垂直地带性。后者只有在我国青藏高原出现,如高原上的河流附近谷地,有的深达2-3千米,在河谷上土壤也有一定分布规律,这就是反向垂直分布,通常讲的垂直地带性均指正向垂直地带性,简称垂直地带性四、土壤的区域性有些土壤类型分布除受生物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地区性的因素,如地形、母质、水文地质条件,这种在某一地带土壤上由于地形、母质、水文条件差异而使土壤有一定的小范围分布规律称之为土壤的区域性。根据分布区域的大小分:1、广域的分布:范围较大,如广阔的平原等。华北受冲积平原和黄河泛滥物影响广泛发育了潮土;长江流域中下游分布广泛的水稻土(由于人类长期水耕熟化形成)。四川盆地紫色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为紫色土等都属于广域分布规律。2、中域的分布:范围一般较小,由于山脉、河流等中地形条件影响下土壤而有一定分布规律。如大蜀山至山下冲地,依次发育着粗骨土、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3、微域分布:通常是指小地形影响下,在短距离内土种、甚至土类、亚类依次更替的现象。如合肥市郊某些岗地上面分布着粘盘黄褐土,傍地上则有黄白土,冲地则为马肝田或烂泥田分布五、耕作土壤的分布规律耕作土壤的分布规律,与上述不同,它一方面受到自然影响,,越靠近居民点受人为影响越强烈,土壤熟化度越高,肥力也就越高(图3-1)。如以淮北地区砂姜黑土为例,近村为油黑姜土,远者依次为黑姜土与瘦黑姜土、高肥地区、中肥地区、,在山岭和丘陵地土壤上垦殖时,在不同地形部位采取不同措施,从而形成不同的耕作土壤。如合肥市郊岗顶至傍冲土壤耕作土壤分布为粘盘黄褐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潴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图3-2),由于平整土地,开挖灌排沟渠,使土壤逐步方整化与规格化,,在湖荡地区疏干垦殖时,四周的土壤排水条件较中心部位好,因此围绕着湖荡中心有规律地分布着不同的耕种土壤。如巢湖沿岸湖圩区,由高圩(上框)至圩心(下框),土壤